鉛酸電池行業準入門檻猛升,或將迎來洗牌大潮。昨日,有接近起草《鉛酸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下稱《準入條件》)的人士稱,目前工信部正在征詢意見,他們也在跟進中。預計將于明年上半年出臺相關政策,其中還可能包含鉛酸電池回收環節的配套標準。
另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電池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已完成向有關部門、行業協會、電池生產企業及社會的二次征求意見。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新標準對電池企業提出了空前嚴格的環保要求,一旦開始執行,中國電池行業最高將有近九成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
提門檻為治污
“起草《準入條件》時主要考慮的是污染防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鉛酸蓄電池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徐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主要是從生產控制、清潔生產、環保設備等方面考慮,淘汰落后產能和工藝。“如果企業按照標準做,即使離居民區不到幾百米也沒關系。”環保部要求企業落實500米的衛生防護距離。
權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3000多家鉛酸蓄電池企業,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1800多家。“鉛酸蓄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污染,主要是由于環保措施不當造成。”徐紅說,一方面一些企業缺乏環保意識;另一方面,以前一些企業因不會使用,多半將環保設備當作擺設。
近年來血鉛中毒事件頻頻發生,讓鉛的使用大戶鉛酸蓄電池成為眾矢之的。中國環境保護部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鉛酸蓄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再生鉛)企業1930家,其中,取締關閉583家、停產整治405家、停產610家;僅有252家企業在生產,80家在建。
忽視細微環節
“制造工藝落后,對一些細微環節不重視是主要原因。”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生產電池會有污染,但不能說電池行業是污染行業,“日本生產電池也很厲害,但并沒有頻頻出現血鉛中毒事件”。
不僅是生產環節,回收環節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國鉛酸蓄電池行業回收環節比較混亂,不夠規范。”徐紅表示,鉛酸電池行業回收裝備參差不齊,有回收實力超一流的,也有沒名分的手工作坊偷偷回收的。一些小作坊在回收鉛酸電池之后,在拆解過程中相當“粗暴”,直接將鉛酸電池砸開,本來鉛酸電池回收效率能達到98%,現在回收效率不僅大大降低,而且還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形成惡性循環。
徐紅表示,在之前的整頓過程中,各省拿捏的標準不一,執行不合理,導致有的大企業也不得不停產。
林伯強則表示,隨著鉛酸電池行業各種規劃的出臺,管理的規范化,一些企業趁機做大做強,小的必然會被淘汰。
對此,新日電動車總裁辦高級經理陳開亞對記者表示,他支持對鉛酸電池行業的環評、整合以及提高行業門檻的做法,電動車行業是一個綠色行業,不能讓“一個小部件,就使環保產業不綠色了”。
鋰電池短期沒戲
上游鉛酸電池行業的整頓,讓電池供應變得緊缺了,下游企業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
以電動車行業為例,目前國內電動車95%以上使用的是鉛酸蓄電池。陳開亞表示,目前市場上電池的供應已出現了缺口,很多電動車企業出現有車沒電池的情況。新日電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因與電池廠商關系良好,目前影響不大。據悉,目前電動車的生產和電池供應出現不匹配的狀況,這一比例達到50%以上。
“銷售終端的普通用戶換電池就很緊張了。”陳開亞說。昨日記者得到消息稱,武漢地區已有電動車零售商開始提價了,每塊電池的價格上漲了60元至80元不等。
有評論預測,鋰電池產業作為替代品,將從鉛酸電池行業門檻提高中受益。徐紅卻認為,鋰電池在短期內的機會并不大,它還是存在技術瓶頸和安全問題,“首先是產能達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