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能源汽車與光伏產業的發展
來源:電池黃頁商務網 日期:2009-10-30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從政治、環境及資源的角度來考慮,發展新能源汽車及光伏產業,實際上就是節能減排,是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中的重要組成。
一、新能源汽車:“廠商過剩”帶來激烈競爭
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截至2009年8月份已接近7200萬輛,對石油的消耗比例加大。在2008年9月份我們作了國內首篇新能源汽車報告,指出“混合動力汽車是未來3-5年之內廠商主戰場,動力電池汽車是未來主要發展方向”,個人依然維持原有觀點。混合動力技術相對成熟,其使用對目前環境相對友善,因此在未來3-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內,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及國家補貼政策的逐漸落實,混合動力汽車將逐步達到使用的經濟性;純動力電池汽車由于技術上還處于發展階段,但其具備良好的環境友好運行模式,因此仍然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不管是混合動力還是動力電池汽車,其核心部件之一就是電池單元。在目前情況下,鎳氫電池技術相對成熟,主要適用于混合動力汽車發展,豐田公司混合動力汽車普瑞斯所采用的就是鎳氫電池,而國內目前多數混合動力客車采用的電池也以鎳氫為主。鋰離子電池由于其具有良好比能量與比功率,適用于動力電池汽車,但目前的技術水平仍難滿足規模化生產。
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存在著兩個主要問題,一是政策,另一個就是技術。雖然在2009年上半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發展新能源汽車政策,比如對新能源乘用車補貼以及相對失敗的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等,但補貼力度與廣度仍然有限,后續補貼政策的完善與執行力度將決定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小;在國家出臺相關產業政策后,不論是合資還是自主品牌企業,不管相信與不相信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均宣布發展新能源汽車,與此同時其他行業部分企業也宣布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未來“廠商過剩”局面難以避免;從技術上來說,多數企業處于初始投資階段,仍然不夠成熟,難以形成量產產品,距離利潤創造仍需時日。這種政府引導企業大規模投入的模式將使得行業發展速度超出預期,但對于企業來說,面臨的將是更加激烈的競爭。
從新能源汽車現有市場規模及未來整車廠不可避免的激烈競爭趨勢來說,行業投資主線在于具有良好技術基礎的關鍵零部件企業以及資源類企業,涉及到動力電池各生產環節,包括電解液、正負極、電池生產以及鋰資源等都值得重點關注。
二、光伏產業:成本持續下降發展前景良好
國內光伏產業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到接近停滯的階段。
國內企業發展的歷程是從下游往上游階段延伸,在2005-2008年上半年多晶硅生產環節暴利情況下,國內在低水平下開始投資多晶硅生產線,如果按照2009年產能設計,國內自2006年以后的擴展將導致全球產能擴大一倍。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供求關系的改變使得多晶硅價格持續下跌。
從國內情況來看,發展光伏市場是一個遠景目標,當前的政策仍顯模糊。雖然以多晶硅為主的太陽能發電成本自2006年以來已經大幅下降,但較常規能源依然偏高,按照我們的測算,成本基本在1.3-2元/KWh之間,過高的成本抑制了光伏產品在國內大面積推廣。從企業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期經營壓力依然較大,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形成了劇烈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國內企業一方面被動地接受因國內過度競爭帶來的低于國際市場的價格,同時還須擔心因過度競爭帶來的反傾銷壓力。
當然,過度競爭給行業帶來的也不完全是負面影響,比如說過度競爭會導致技術水平提高,持續降低發電成本使得光伏產業的前景更加明朗化;同時過度競爭情況下將導致行業重新洗牌,規范行業,利于產業更加健康地發展。因此,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更傾向于實力較強、具有完整產業鏈、具有核心技術并且成本控制較好的企業,下半年需重點關注12月中旬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國家政策變動帶來的投資機會。
一、新能源汽車:“廠商過剩”帶來激烈競爭
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截至2009年8月份已接近7200萬輛,對石油的消耗比例加大。在2008年9月份我們作了國內首篇新能源汽車報告,指出“混合動力汽車是未來3-5年之內廠商主戰場,動力電池汽車是未來主要發展方向”,個人依然維持原有觀點。混合動力技術相對成熟,其使用對目前環境相對友善,因此在未來3-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內,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及國家補貼政策的逐漸落實,混合動力汽車將逐步達到使用的經濟性;純動力電池汽車由于技術上還處于發展階段,但其具備良好的環境友好運行模式,因此仍然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不管是混合動力還是動力電池汽車,其核心部件之一就是電池單元。在目前情況下,鎳氫電池技術相對成熟,主要適用于混合動力汽車發展,豐田公司混合動力汽車普瑞斯所采用的就是鎳氫電池,而國內目前多數混合動力客車采用的電池也以鎳氫為主。鋰離子電池由于其具有良好比能量與比功率,適用于動力電池汽車,但目前的技術水平仍難滿足規模化生產。
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存在著兩個主要問題,一是政策,另一個就是技術。雖然在2009年上半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發展新能源汽車政策,比如對新能源乘用車補貼以及相對失敗的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等,但補貼力度與廣度仍然有限,后續補貼政策的完善與執行力度將決定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小;在國家出臺相關產業政策后,不論是合資還是自主品牌企業,不管相信與不相信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均宣布發展新能源汽車,與此同時其他行業部分企業也宣布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未來“廠商過剩”局面難以避免;從技術上來說,多數企業處于初始投資階段,仍然不夠成熟,難以形成量產產品,距離利潤創造仍需時日。這種政府引導企業大規模投入的模式將使得行業發展速度超出預期,但對于企業來說,面臨的將是更加激烈的競爭。
從新能源汽車現有市場規模及未來整車廠不可避免的激烈競爭趨勢來說,行業投資主線在于具有良好技術基礎的關鍵零部件企業以及資源類企業,涉及到動力電池各生產環節,包括電解液、正負極、電池生產以及鋰資源等都值得重點關注。
二、光伏產業:成本持續下降發展前景良好
國內光伏產業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到接近停滯的階段。
國內企業發展的歷程是從下游往上游階段延伸,在2005-2008年上半年多晶硅生產環節暴利情況下,國內在低水平下開始投資多晶硅生產線,如果按照2009年產能設計,國內自2006年以后的擴展將導致全球產能擴大一倍。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供求關系的改變使得多晶硅價格持續下跌。
從國內情況來看,發展光伏市場是一個遠景目標,當前的政策仍顯模糊。雖然以多晶硅為主的太陽能發電成本自2006年以來已經大幅下降,但較常規能源依然偏高,按照我們的測算,成本基本在1.3-2元/KWh之間,過高的成本抑制了光伏產品在國內大面積推廣。從企業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期經營壓力依然較大,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形成了劇烈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國內企業一方面被動地接受因國內過度競爭帶來的低于國際市場的價格,同時還須擔心因過度競爭帶來的反傾銷壓力。
當然,過度競爭給行業帶來的也不完全是負面影響,比如說過度競爭會導致技術水平提高,持續降低發電成本使得光伏產業的前景更加明朗化;同時過度競爭情況下將導致行業重新洗牌,規范行業,利于產業更加健康地發展。因此,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更傾向于實力較強、具有完整產業鏈、具有核心技術并且成本控制較好的企業,下半年需重點關注12月中旬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國家政策變動帶來的投資機會。
上一篇: 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開工 有望成為亞洲最大基地
下一篇: 多晶硅過剩?專家質疑政府決策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