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3月16日),由超日太陽(行情,資訊)、中科院電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共同主辦的“863計劃‘新型太陽電池中試及前沿技術研究’主題項目啟動會議”在上海西郊賓館召開。
會議上,由超日太陽參與并承擔中試及產業化的“MW級薄膜硅/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課題項目目前中試順利,計劃今年6-8月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在該項目中承擔技術牽頭人角色的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理事、上海超日戰略發展研究員彭德香告訴記者,目前中試階段已經實現電池片轉換率超20%,并且按照當前進度,“薄膜硅/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項目明年將有望實現產業化。
據了解,該課題項目中,有教授研究員級的研究人員2人,副研究員2人,博士學位以上人員10人,并聘請德國專家沃爾福岡教授作為特別技術顧問。其中參與中試的電工所太陽電池技術研究室研究員趙先生告訴記者,“為如期開展安裝調試,課題團隊集中,加班加點進入試驗期。中試其實就是小規模生產,如果調試沒有問題,很快就可以產業化。”
有業內人士表示,電池片的轉換率直接關系著光伏企業的技術能力和效益,目前晶硅電池片的轉換率一般在18%以下,若能達到20%,將非常了不起,所以很多機構對此正進行研究。哪家公司提前做出來了,便能在技術上領跑。
“在‘MW級薄膜硅/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項目流片實驗中,電池片轉換率第一次達到17.7%,接著達到18.8%,最近的一次已經實現了20.09%”,上海超日戰略發展研究員彭德香告訴記者,“目前這已經是國內領先了,并且我們要在量產階段電池片轉換率超20%,走在產業前沿。”
目前,超日太陽已經在為明年產業化做各項準備,包括資金投入、廠房建設及生產線搭建。據了解,超日公司建設3000㎡的超凈廠房作為中試線,現已在裝修中。同時,公司撥出專款用于項目中試研發,并著手調研建設HIT高效電池生產線的設備和工藝包的工作。上海超日戰略發展研究員彭德香表示,隨著資金、技術的配備和設備搭建的順利完成,爭取明年上半年實現量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