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來,隨著歐債危機的加劇和美國發起“雙反”調查,國內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日益凸顯,很多企業利潤持續下滑,一度如火如荼的太陽能光伏行業迅速進入寒冬。
但是,在如此凜冽寒風的呼嘯下,一家名為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的光伏企業卻宣稱在2011年保持快速發展,其所占市場份額還在逐漸擴大。
靠技術“取暖”
前幾年,隨著國內外太陽能電池行業的爆炸式增長,多晶硅生產投資趨于瘋狂,在暴利驅動下,國內多晶硅原料生產企業遍地開花。但“大建快上”導致的產能過剩終于在2011年集中釋放,隨之而來的是多晶硅價格暴跌。
同時,歐債危機的擴大直接導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最多的歐洲市場需求大幅下降。美國“雙反”調查更是雪上加霜。光伏產業急速入冬。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日前發布的光伏產業報告顯示,2011年,在美上市的11家中國光伏企業除大全新能源和晶科能源外,其余9家企業三季度凈利潤全部報虧。
與之相比,聚光光伏技術卻完美地避開了多晶硅價格暴跌和“雙反調查”兩道門坎。
據了解,聚光光伏技術將太陽能通過聚光的方式會聚到焦斑,再利用光伏效應把光能轉化為電能。太陽能電池僅需焦斑面積大小即可,從而大幅減少了太陽能電池的用量。同樣條件下,倍率越高,所需太陽能電池面積越小。
三安光電光伏部經理林桂江對記者解釋說,聚光光伏技術的核心是聚光型多結化合物太陽電池,與其他種類的太陽電池相比,該類太陽能電池發電具有效率高、溫度特性好、能耗低、回收周期短等優點,“使用高倍聚光和跟蹤太陽技術,其每瓦發電量高于其他光伏技術30%以上,且半導體材料和運行耗水量極低,因此,也有望最快平價上網。”
更為重要的是,聚光光伏技術和產品不在美國“雙反”范圍之列。因此,以聚光光伏產品生產為優勢的三安光電雖然去年也受到了成本上漲和市場萎靡的影響,但產品的性價比仍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整體不景氣的環境甚至沒有影響到公司發展。
“可以說,我們是靠著先進技術來"取暖",走過了寒冬。”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林志東笑著說。
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三安光電控股子公司,由三安光電和美國著名III-V族半導體制造商Emcore共同出資成立。依托母公司強大的技術研發及制造技術,日芯光伏是世界第三家,也是國內第一家具備垂直整合全產業鏈的聚光光伏組件和系統的企業,擁有聚光型多結化合物太陽電池技術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自主設計生產的500倍和1000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效率分別高達26%和28.5%,是目前國內轉換效率最高的CPV系統。
在國內,日芯光伏已獲得青海省50兆瓦的訂單。同時,還開展了青海格爾木2兆瓦(總共3兆瓦)聚光光伏示范電站建設項目和廈門“金太陽工程”2兆瓦屋頂示范電站建設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