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們邀請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趙英研究員。您主要是從事工業這方面的研究,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您覺得現在汽車工業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趙英:中國汽車工業面臨的問題從概括上來說就由做大變成做強,再具體一點就是我們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和自主品牌的推出,主要就是這兩點,還有汽車零部件是相互比較薄弱。進入到下一個十年的時候,汽車工業也面臨一個重大的戰略選擇,我們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有什么樣的作為,這個關系到整個汽車工業在21世紀的發展。當然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了。
您覺得咱們現在中國汽車是汽車大國,但是并不是汽車強國,主要原因就是擁有汽車的核心技術還不是特別多,咱們很多汽車的企業來講,中外合資企業占有很重要的優勢,這里面都是合資企業形成的品牌,在這方面您有什么見解?
趙英:我認為也不能說絕對的外資企業占優勢。商用汽車領域我們的技術是跟國際水平相接近的,我們的品牌也還是能站住腳的。轎車領域我們還是可以的,小車、微型車還是可以的,主要問題就是中高檔轎車,我認為如果假以時日,我們認真去做,不會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是這個的確是中高檔轎車,包括核心技術,的確是我們向汽車強國邁進的最后一個門檻,需要時間,需要付出付出巨大努力。
因為前幾年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真中國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應該是一個機會,因為大家都在起跑線,比較接近,有人認為可以實行彎道超越,有人認為這只是幻想,您怎么看待?
趙英:我認為實現彎道超車過于樂觀了,但是中國和外國發達國家在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差距不像傳統汽車那么大。另外核心技術掌握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產業化、市場化方面,能力方面我們確實還有差距。這個差距有十年左右,為什么說十年左右?因為十年前日本的普銳斯就推向市場了。美國也是這樣,這個明顯就在產業化方面是落后的,但是不能太悲觀,因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我的看法跟韓國基本上處在同一個水平和時間段。我們示范規模比較大,不像傳統汽車差距那么大,這個是有希望,但是不能盲目樂觀。要看到我們跟別人的核心技術上,尤其是核心技術的產業化方面還是有差距。
您覺得咱們在新能源方面優勢有哪些?
趙英:不能說優勢,有利條件跟傳統汽車相比,一個是我們基本的核心技術還是掌握了。另外,我們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能夠依托廣大的中國的消費市場。再有一個,我們中國汽車工業的產業鏈還比較完整,基本上這些東西都可以做出來,就是產業化水平高低的問題。還有我們的資源優勢,因為新能源汽車要用稀土,鋰電池等等,中國資源是豐富的,這個給我們一個相關零部件,如果你能做出來,你可以降低成本。但是恰恰我們稀土做成了汽車的零部件,我們還做不了。這個又是我們一個相對的劣勢,總體來講,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還是面臨一些技術方面的差距。
這些年咱們這些方面的資源往外出口的量也是很大的。這樣會不會對將來咱們的發展構成威脅?
趙英:政府已經重視了,已經開始有序開發,已經進行管理了。如果不管理的話,一個把寶貝資源低價流出了,而且還破壞環境,但是下一步中國還有工作要做。
您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方面瓶頸有什么?
趙英:電機、電池、電控系統,這三個我們從產業化角度,不是不知道原理,但是你做出來能夠讓消費者接受程度,產品市場化這個怎么做。比如說我們電池能量密度還不夠,我們電機,零部件還要進口,電池里頭的膜還需要進口,差就差在產業化。現在不能盲目樂觀,但是要認真做工作還是有希望的。
今天電控里面關鍵的零部件有些東西還是要進口的。
趙英:慢慢來吧,不光中國,新能源汽車有些零部件在全球來說也就掌握在幾個廠家中。韓國跟咱們也一樣,但是這些東西從科學原理上沒有什么不可攻破的,主要是批量生產制造方面。
新能源發展方向到底是怎么樣的還有爭論,豐田覺得過度階段應該是混合動力,但是有些廠家覺得應該是燃料電池。中國鼓勵外插電的模式,您認為從產業發展方向來講,哪種模式更適合咱們的國情?
趙英:我認為不能固定成一種商業模式,現在商業模式還沒有形成。基本上行業內對技術路線認識是統一的。第一步就是混合動力,然后是純咚咚,燃料電池是第三步的事,現在從國外看大致也是如此,當然不排除有些什么新的技術突破改變這個進程。混合動力中間有兩種,油電混合、氫電混合,插電式混合,這個推向消費市場可能面臨一些基礎設施條件的制約,不像油電混合,開起來之后就是多一個啟停的東西。插電就面臨充電設施完善問題,面臨用什么方式充電,現在有人說裸車換電池,有的說不換電池,這些都可以探討。但是,現在我傾向于混合動力最早進入市場,起碼是被發達國家的市場實踐證明這個路徑是最先的。
而且這種車一旦進入市場以后,過度時間雖然是過度到純電動,過度時間多長取決于很多復雜因素,我傾向于混合動力,這是我的看法。插電式的混合動力如果基礎設施健全了以后,會怎么樣,這個也可能很有前途,但是現在來說起碼你面臨著基礎設施的制約,消費條件的制約。起碼這種輕型混合動力已經被市場接受了。
豐田已經推出了第三代普銳斯了,但是在中國受到了價格,另外中國大多數車主還不具備固定的停車位,所以這樣給充電也帶來的麻煩,制約了混動車在中國的發展。
趙英:這個是插電,豐田那個沒有問題。插電式面臨最大的限制就是必須要回家以后地庫里面有充電設施,如果能做到這個就能被人接受了。現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即使是有充電樁了,回家以后沒有這個東西,還是很難被消費者接受。
另外,電池究竟是怎么樣的。如果帶著電池銷售比較貴,如果充電采取什么模式,廠家跟電網也有不同意見。
在充電這方面,接口、充電樁,這個方面咱們是不是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標準。
趙英:接口已經統一了,有標準了。其他也正在制定,主要的標準先出來以后,然后再是其他的標準。另外一個標準是根據混合動力車、電動車的市場運行情況,也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特別是商業模式還不確定的情況下,要經過市場檢驗,但是基本上標準我覺得現在已經推出和正在推出了。
非常感謝趙老師光臨我們的直播間,為我們介紹了新能源未來世界汽車的發展策略問題。感謝趙老師為我們介紹這么多事情,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