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榮教授是中南大學冶金院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南大學冶金學院輕金屬及工業電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鋰電池協會理事,國際電源商情編委。2002年被評為湖南省技術創新先進個人,2004年3月當選湖南省十大青年創業獎候選人。曾多次去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以及臺灣地區考察和學術交流。在我國電池產業化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在二十九屆電池年會的采訪中,胡教授告訴我們,相對于傳統的鉛酸電池、鎳氫電池、鎳鎘電池等其他二次電池,鋰離子電池以其電容量大、安全性佳、體積輕巧、耐高溫及循環壽命長等優異性能,逐步成為二次電池市場的主力。但目前中國在鋰電池的材料生產領域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和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鋰電池的組成包括正極材料、電解液、負極材料和隔膜,其中正極材料是決定電動汽車性能的關鍵因素。胡教授表示,目前中國正極材料生產廠家主要占據中低端市場,價格低廉、質量合格,但是相互之間競爭激烈。在高端產品上,中國和國外還有差距。而鋰電池電解液、負極材料和隔膜材料使用的都是高分子材料,這些材料在使用過程中都會存在一些安全性問題,制約了電動汽車的發展。
同時,現在國內的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的太多,真正的技術有貢獻的并不多。電池企業與下游企業的合作緊密度不是很高,客戶的忠誠度也不高,對品質的追求也不好,對低成本的要求影響到了他們的質量一致性。“今天你便宜買你的,明天他便宜就買他的,其實低成本是可以通過長期的技術提升和產品規模化來做的,但是我們朝三暮四的想法也嚴重影響了他們對研發的投入”
對于要實質的產業化,達到國際水平,胡教授也表示不同形式的新能源動力車對于鋰電池性能的要求是不同的,而中國目前紛紛上馬的鋰電池項目生產出的成品往往與高標準車載電池有一定技術差距。據他介紹,混合動力汽車搭載電池很小,但是要求啟動的時候能從電池里迅速地取出大量的電能,在剎車的時候要把急速剎車時大量的能量轉化成電能儲存到電池里;而純電動汽車要求電池放電相對平穩,這導致二者對于電池性能的要求完全不同。中國目前在鋰電池材料制造領域存在低水平項目重復建設的現象,要完全達到國際標準,還需要政府、科研單位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