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1-7月,廣東省共出口光伏電池1303.5萬個,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26%,價值2.94億美元,增長2.5倍,出口平均價格每個22.5美元,上漲3.7倍。
近年來,在低碳經濟的推動下,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不斷加大對國內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扶持力度,積極布局光伏產業,全球光伏電池的需求處于增長狀態。與此同時,我國光伏電池的產能快速攀升。2007年,我國超越歐洲、日本成為世界太陽能電池生產第一大國。2008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占全球產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1.07%增長到當年的近15%。2009年,我國生產了超過3.6GW的光伏電池,其中90%銷往國際市場,成為當年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出口國。然而,我國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的光纖產業結構與全球快速發展的光纖產業形勢不相適應,在提高行業效益與適應市場變動方面,國內光纖企業顯然存在“軟肋”。
一是行業整體效益不穩定,抗風險能力薄弱。由于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多晶硅和生產設備嚴重依賴國外,國內光纖組件企業對于生產成本的控制力相當薄弱,生產成本往往“仰人鼻息”,波動較大。但因為產品質量大多沒有達到高標準,企業難以通過提高出口價格消化增長的成本。我國太陽能電池的銷售價格在國際上一直處于低位,2009年我國太陽能電池出口售價約為1.55美元至1.7美元/Wp(Wp:太陽能電池峰值輸出功率單位)之間,第四季度的售價平均只有1.45美元/Wp。而同期外國太陽能電池片的售價卻普遍在2.0美元/Wp以上。而從今年1-7月廣東省光伏電池出口數據看,廣東省光伏電池出口呈現加工貿易出口價格高,一般貿易出口價格低;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價格高,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出口價格低的狀況。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高附加值、高檔次的光伏電池市場仍然被外資所占據,本土企業只能在低端市場分一杯羹。
因此,國內光纖行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弱。面對外部沖擊,行業的整體效益下滑嚴重,而匆忙上馬、規模不大且處于產業鏈末端的中小企業更是直接出局。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中國超過300家光伏組件企業倒閉歇業。
二是歐洲緊縮光伏支持政策,將對國內光伏產業形成利空。2009年伊始,西班牙宣布調整國內太陽能產業補貼政策,補貼規模縮減為500兆瓦。2010年1月13日,法國能源部宣布,將屋頂太陽能面板的電力強制收購補助費率由2006年制定的每千瓦小時0.55歐元下降至0.42歐元。當月,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場德國也宣步下調光伏固定電價。歐洲是中國太陽電池組件的主要出口地,其光伏補貼政策的逐漸淡出,會給我國光纖產業帶來消極影響。一方面,歐洲光伏裝機新增容量勢必大幅回落,將加劇國內企業的出口競爭;另一方面,將激化中國光伏企業與國外光伏企業的競爭,進一步觸發國際貿易摩擦。
隨著歐洲光纖支持政策的緊縮與全球光纖產能的擴張,我國的光伏電池生產企業面臨著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巨大競爭壓力。然而目前國內已有300多家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企業主要從事封裝,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品附加值低。不少光伏企業的產品都存在轉化率不達標以及電路設計不規范的問題。在此情況下,如不盡快提高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國內大量低端的過剩產能將難以為繼。
建議:一是提高光伏電池生產企業的準入門檻,防止低端產能進一步增長;二是鼓勵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改進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工藝,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和耗能水平;三是培育國內有差別化的太陽能電池消費市場,消化部分過剩低端產能,實現平穩過度;四是調整出口策略,拓展在新興市場的份額,降低歐洲市場削減補貼的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