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作為目前國內乃至國際光伏產業最具完整產業鏈的企業之一,產品從硅料、硅錠、硅片、光伏電池片、光伏電池組件,逐漸覆蓋到光伏應用系統及其集成與安裝解決方案。但令外界與同行大為不解的是,究竟是怎樣強大的技術能夠支持英利集團如此馬不停地擴建廠房和擴大產能。殊不知,其實合理的倉儲管理加之高效的叉車搬運,就可以將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
1998年,英利因3兆瓦生產線而填補了當時國內光伏產業的空白,隨后相繼2期擴產100兆瓦、3期擴產100兆瓦和400兆瓦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線。2009年4月的英利正在謀劃英利產業園四期(全產業鏈800兆瓦)工程的建設,到目前為止,英利現具備年產600兆瓦太陽能電池的總產能,2008年銷售收入到85億元。此外,六九硅業也將竣工投產,為英利第一時間提供充足的多晶硅原料。
光伏點亮明日之星
到英利采訪的當天,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據公司設備部副經理閆偉先生介紹,如果說過去企業每天出口10多個集裝箱,那現在每天的出口量則在30個集裝箱左右。因為,光伏產品的外貿依存度依然很高,不僅是英利,各大光伏廠商的主要市場也都在歐美。相比較國內,國外發達國家應用光伏產品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公共建筑、交通設施、住宅、加油站,甚至是足球場,太陽能的應用領域已相當廣泛。
但是,隨著金融危機導致歐美國家需求的下滑,國家計劃出臺光伏補貼政策的刺激,以及多晶硅原料成本價格的降低,光伏產業在我國民用及商用領域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但若是大范圍普及,仍有待時日。目前,英利生產的光伏電池中占最大比重的仍是用于出口的產品,但與此同時,其也在通過中小型光伏產品逐步打開國內市場。
對于光伏產品的生產而言,一般采用高性能的機器人來完成從硅片原料處理、玻璃與電池組件的處理到太陽能電池成品的精密切邊等多道中間環節的生產任務;有些時候,叉車甚至也可充當光伏產品生產設備的角色,與機器人一起完成作業。在此之后,便進入成品的裝箱和運輸環節。在英利,其他企業看似平常的集裝箱裝卸貨有時也會作為一項挑戰,因為很多時候,他們需要面對特殊的集裝箱尺寸和高難度的搬卸動作。例如,在沒有液壓平臺的情況下,可以用兩臺電動叉車代替,由一臺叉車將貨物從集裝箱中取出,而另一臺叉車負責精準地接住取出的貨物,相互協作完成搬運工作,現在這一切因為有了林德叉車而可輕松應對。
在閆經理看來,光伏產品十分精貴,如果叉車在搬運過程中操作不當很有可能傷害到產品本身,因此可以說叉車性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光伏產品的質量。經過實踐證明,在多年連續高強度作業中,林德叉車經受住了考驗,其視野寬闊、安全性高、操作精準、體積小巧等特點都非常符合在工廠內使用。此外,叉車駕駛員都已經過林德的專業培訓,為再次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產提供了保證,英利公司內部也對叉車操作有嚴格的規定,嚴禁超速、超載等違規現象,這對于駕駛員和叉車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
叉車助推產能擴張
在英利,每天的訂單量很多,生產強度很大,工人們基本上都是一天三班倒工作。為了讓國內外訂單準時送達,不僅在光伏產品的生產環節要確保精準高效外,對叉車的使用效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況且,英利2009年的預定產量是2008年的兩倍,這對于叉車所在的貨物搬運環節來說,也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過,閆經理相信林德叉車依舊能夠擔負重任,完滿完成任務。
目前為止,工廠內外共使用了30臺林德叉車,主要擔當原材料和成品的搬運、倉儲及生產輸送任務。其中,因為對生產車間有很高的潔凈度要求,因此主要采用林德電動叉車;而在室外,用林德柴油叉車和電動叉車聯合作業的工作模式,也大大提高了物料搬運的效率。
林德叉車經常是晝夜不停地工作,在光伏產品按照瓦數級別、訂單先后順序完成包裝、裝箱工序后,再將其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編號入庫,以使叉車能夠按照庫存數據對貨物進行及時準確的存儲和搬運。在訂單繁忙的時候,林德叉車還可實現在多間倉庫間的連續作業。
另外,由于倉庫貨架之間的巷道距離比較窄,這也給叉車操作帶來了一定難度,但由于林德叉車很多人性化的符合人機工程學的工業設計,不僅讓駕駛員操作變得輕松簡便,更是確保了駕駛員能夠安全舒適地駕駛叉車。亮點之一,林德電動叉車車尾特殊的凹陷型設計,使駕駛員在倒車時可以很直觀地看到車輪四周的情況,在裝卸貨物時,駕駛員不用起身即可全面觀察到車身前后的情況;亮點之二,林德叉車沒有倒車檔,駕駛員通過左右腳踏板即可控制叉車的前進與倒退,簡便又安全;亮點之三,叉車方向盤的設計十分小巧,通過一只手就可輕松控制,便于駕駛員轉向操作;亮點之四,林德叉車的座椅也有安全保護設計,一旦駕駛員離開座椅,叉車即停止工作。此外,座椅下方配有壓力調節裝置,充分滿足不同駕駛員的需求,對駕駛員的腰部也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總之,在英利選用林德叉車之后,企業整體的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舉例來說,裝配32層托盤的貨物只需10min即可完成搬卸,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借采訪之余小覽保定,這里不愧是中國的“中國電谷”、“低碳城市”,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太陽能采光板,當地人也接受了在生活與工作中被太陽能環繞,多處新建的住宅小區均普遍應用了光伏產品。更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英利不遠處的電谷錦江國際酒店,這座光伏大廈將太陽能玻璃幕墻融入到整體設計中,建筑的外立面采用大規模呼吸式太陽能玻璃幕墻,整座大廈的發電量可達30萬千瓦時,發出來的電直接并入電網。
而在英利,作為光伏產品的制造基地,更是有相當多的細節應用太陽能,最新體現是廠區內的太陽能車棚、路燈、太陽能跟蹤器系統,既可照明、又可發電。對于英利來說,在良好的市場前景面前,打造完整光伏產業供應鏈這一目標正在一步步被實現,有理由相信這個處于“嬰兒期”的朝陽產業能夠在林德叉車的協助下更加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