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黄网站欧美内射

您當前位置:首頁>資訊頻道>行業新聞>正文
蓄電池做動力 農村小伙自制潛艇潛水5分鐘
來源:北青網 日期:2009-10-14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潛艇內部構造

  5年級文化程度 5個油桶做艇身 可潛水5米深 ———

  這是一艘用5個油桶焊成的“潛艇”;這是一艘用舊貨攢成的“潛艇”;這是一艘由一位在北京的外來務工者自制的“潛艇”——昨天上午,它在房山的一處湖泊里下潛了5分鐘。

  陶相禮,來自安徽阜陽農村,文化程度小學5年級。為了這5分鐘,他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然而他不知道這短暫的5分鐘能否為他帶來“未來”。“我之所以做‘潛艇’,就是為了吸引商家給我投錢”。這位茶樓音響師說自己有很多發明,但沒有錢來制作生產——他的月薪只有1000多元。

  ■5油桶做艇身 電池做動力

  昨天凌晨5點30分,陶相禮帶著兩個蓄電池從位于馬連道的家中出發了,目的地是房山的一處湖泊。他不想讓記者曝光這個湖泊的名字,因為他的“潛艇”藏匿于此。之所以那么早出發,也是希望試驗不要驚動湖泊管理方,否則他就要交納相關的費用。

  清晨6點30分左右,他和拍客老劉來到了“潛艇”的藏匿處:一個狹長的水灣。“潛艇”浮靠在岸邊,只露出一個艇倉。為了不讓它順水而去,陶相禮用纜繩將“潛艇”拴在岸上的木樁上。

  艇身是用5個大油桶焊成的。整個“潛艇”形狀類似導彈,頭呈錐形,前部艇身里裝著石頭和沙子,以加重“潛艇”分量;尾部上面有一個電動馬達,連著一只螺旋槳;艇中間由一個豎立的油桶作為艇艙。艇艙兩側有翼,上面伸出一個金屬棍,棍上有一盞紅色警示燈、兩盞照明燈。燈下是一個用聽診器做成的聲吶發射回收器,再下則是一個用攝像頭制成的潛望鏡。

  艇艙只能容納一個人,最前面有4個控制器,分別掌管“潛艇”的前后、左右、升潛以及氣泵充氣。控制器下面有一個壓力表,用來顯示“潛艇”承受的壓力,以計算下潛深度。控制器左側有一顯示器,與攝像頭相連,用來觀察前面的情況。在陶的座位旁有一耳機,與聲吶發射回收器連接,以了解潛水時周邊是否有異物。此外,壓氣瓶、電池、氧氣瓶等也都放在艇身里。

  陶相禮說他的“潛艇”潛水原理很簡單。在艇身前后底部各有一個“窟窿”,作為給排水用。“潛艇”漂浮的時候閥門關閉,潛水的時候閥門打開,水進入后艇就下沉。當要再次上升的時候,他就給艇身輸空氣,通過氣壓將水排出去。整個“潛艇”的動力都由電池來提供。

  ■潛底5分鐘 沒有水下行駛

  雖然“潛艇”里有氣泵,但是陶相禮用自行車打氣筒給“潛艇”里的壓氣瓶打氣,因為氣泵是用電的,但他帶來的舊電池存電量有限。實際上,這艘“潛艇”里的所有部件都是舊貨,大部分是陶相禮從舊貨市場淘來的。即便如此,陶相禮說這艘艇花了他3萬多元,目前他還欠著人家1萬多元的債。

  在檢測完各種設備后,7點30分左右,“潛艇”啟動了。陶相禮戴著氧氣罩,站在艙里,觀察著前面的情況。“潛艇”行駛得并不快,速度與公園里人力小船差不多。5分鐘后,陶將“潛艇”開到了距離岸邊大約30米的湖面上。

  他向岸邊的人揮了揮手,關上了艙門。艇頭尾部的水面上開始冒出了小泡,艇下潛了。就在岸邊的人認為試驗即將成功的時候,突然“潛艇”的頭部潛了下去,而尾部則翹出了水面,“怎么跟扎猛子似的”,岸邊一位釣魚的人說。

  “潛艇”又不動了。數秒后,“潛艇”順著水面,斜著進入水中。隨著水面上又冒了幾個小泡后,艇完全潛了下去,時間7點37分。拍客老劉開始給他計時。“我們約定好了,沉下去3分鐘后就要上來,否則就意味著要出事,因為里面畢竟空氣有限”,為網站做視頻的老劉已經跟著陶相禮一年多的時間了。

  1分鐘、2分鐘、3分鐘……周圍的人開始為陶擔心起來,“要不要叫999”,一位目擊者說。老劉又看了一眼表,說“再看看”。5分鐘,水面泛起了小泡泡,就在潛入水中的地方,陶相禮的“潛艇”又浮出了水面。

  陶相禮打開了艙門,向老劉揮了揮手,隨之將“潛艇”開回了原地,其間他始終笑著。一到岸邊,便開始對著老劉的攝像機滔滔不絕地講述起來。據他說,他的“潛艇”下潛了大約5米左右到達湖底,因為每下降一米,壓力表會走一個字。不過,他的“潛艇”在水下沒有行駛,也沒有浮在水中,“主要擔心電力不足,而且也為了你們拍照方便”,陶相禮說。

  ■最危險經歷:潛下去沒上來

  陶相禮是從去年開始制作“潛艇”的。而整個制作過程,用他的話說,沒有設計圖,沒有專家指點,完全靠感覺。據他介紹,他自己也曾買了些軍事方面的雜志,但并沒有細看,至于這方面的書籍,則屬于買了就丟在一邊。

  整個“潛艇”的制作只用了兩三個月,是在一個小工廠里完成的。在沒有任何的抗壓、密封試驗準備下,陶相禮便開始了下水試驗。起先,他將“潛艇”運到了距現在停放處兩三百米遠的一個池塘里,進行“吃水”試驗:先看“潛艇”的行進情況,再對照壓力表,一點一點地讓“潛艇”往下沉。“開始艇前頭裝的是水泥、磚頭,但是太沉了,‘潛艇’下去后上不來,于是便改用湖邊的石頭了”,他說。

  陶相禮還記得第一次潛水試驗的情景。“‘刷’的一下子就沉下去了,當時特別緊張,太快了;而升上來的時候也特別快”。陶相禮說自己當時一只手撥動控制器,而另一只手則捂著艙里漏水的地方。也正是那一次,雖然陶相禮的“潛艇”浮了上來,但是由于操作不慎,“潛艇”開著蓋就全部沉了下去。陶相禮借了一個電轆轤,一個人用了3天才將“潛艇”拽了上來。他的代價是里面的電子部件要全部更換。

  最危險的一次發生在上個月。當時,由于時間比較晚了,在沒有完全檢測的情況下,陶相禮的“潛艇”便下水了,然而,一潛下去就沒有上來。當時岸邊的人覺得沉得太久,認為肯定出了危險。于是,住在岸邊的一位農民劃著小船確定了“潛艇”位置,周圍的人將“潛艇”拉了上來。

  陶相禮說當時是電池沒電了,“其實我一點都不害怕,他們不拉我,我也能出來”。艇艙里,有一個撬棍,那就是陶相禮為逃身而準備的——一旦上不來,用撬棍將艙蓋撬開,游走。

  對話

  做“潛艇”為了吸引投資

  提到“潛艇”時,陶相禮有一個口頭禪:“主要是沒錢,要是有錢的話,這還會更好”。事實上,陶相禮眼中的錢并不是那3萬元的成本,而是“潛艇”一旦成功所能給他帶來的經濟效益。

  記者:你怎么想起做“潛艇”了?

  陶相禮:我在北京打了十幾年工,干過建筑、餐飲,做過建材買賣,30歲以后開始搞些小發明。我有許多發明和創新,例如自動抹膩子機、按摩洗發器等,但是沒有人來給我投資做生產,我也沒錢去展覽會租攤推廣。后來媒體報道武漢有人造“潛艇”,我就想做“潛艇”吸引人家。

  記者:那怎么吸引呢?現在的效果如何?

  陶相禮:我原本打算制作完了再給媒體打熱線電話。后來老劉看到了,他聯系了各媒體報道。

  現在包括路透社等外國媒體也來采訪我,但還是沒有人找我談投資的事情,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我的計劃。

  記者:你覺得小學5年級的學歷對你做“潛艇”和搞發明有什么障礙?

  陶相禮:沒有。我都是一點一點地摸著來,全憑感覺。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好像有天分似的。

上一篇: 新能源產業低端過剩高端短缺 下一篇:  比亞迪老板王傳福登頂中國首富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評論表單加載中...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