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球電池網了解,9月17日,GE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儲能技術論壇,與會者除了GE中國研發中心的科學家以外,還有中國電科院電工研究所、吉林省智能電網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統達能源等國內多家科研機構以及能源企業。
作為一家商業公司,GE舉辦這次技術論壇當然不只是為了探討學術,GE的真正目的是要借這個機會向國內的學界和業界介紹GE一項全新的技術——Durathon鈉鹽電池。
就在論壇舉辦前一個多月,GE位于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的鈉鹽電池工廠正式投產運作。開工的同時,GE還宣布對這家從2011年秋季就開始建設的工廠追加7000萬美元的擴建投資。預計擴建完成后,它的年生產能力將達到1吉瓦時,相當于1000戶美國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
鈉鹽電池,也可以被稱為納鎳電池,其主要原料是氯化鈉和鎳。根據GE官方的說法,鈉鹽電池的能量密度是傳統鉛酸電池的兩倍,并且可以深度放電3500次以上,使用壽命是鉛酸電池的10倍,此外,在零下40攝氏度到65攝氏度的使用環境下,電池依舊能夠正常工作。
據GE中國研發中心的研究人員介紹,鈉鹽電池是一種綠色電池,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廢氣和廢液的產生。與鉛酸電池不同,鈉鹽電池的裝配過程也不包括重金屬水溶液操作,不排放有毒廢液,因此也不會產生傳統電池工廠面臨的重金屬污染,尤其是鉛污染的問題。此外,鈉鹽電池可以經過類似傳統金屬熔煉的過程最后實現完全回收。
而與業內近幾年崛起的另一款明星產品——納硫電池相比,鈉鹽電池的安全性也更勝一籌,因為納硫電池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在負極填充鈉金屬,在高溫環境下容易自燃。由于原料和生產工藝不同,GE的鈉鹽電池在生產過程中并不存這一問題。
GE對于Durathon給予著厚望,公司CEO伊梅爾特就曾對外表示:“我們不僅僅發明了一種新電池,更是創造了一項新業務。”因此,在研發鈉鹽技術的同時,GE也設計了配套的高效制造流程和市場開發戰略。
伊梅爾特希望到2015年,Durathon每年能夠為GE帶來5億美元的收入,而到2020年能夠進一步達到1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