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黄网站欧美内射

全球電池網 | 供應 | 求購 | 企業 | 招商 | 資訊 | 展會 | 人才 | 電池論壇 | 電池品牌 | 采購中心 | 產品大全
E電通服務 建議
資訊
登錄 注冊會員
您當前位置:首頁>資訊頻道>技術前沿>正文
科學家利用“微孔” 提升鋰電池“實力”
來源:網絡來源 日期:2012-11-27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近幾年,電腦、手機的技術進步不小,但不斷增大的屏幕和眼花繚亂的軟件讓其電池壽命越來越短,不管像素多高、運行多快的手機,唯一令人不滿意的就是電池。不過,美國西北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日前宣稱,他們通過技術可以提高鋰離子電池的性能,不僅充電速度變快,電池維持時間也變長,而且電力更足。

據悉,該小組在關注能源相關材料的國際期刊《先進能源材料》上,發表了名為《平面空穴制成高功率硅-石墨烯復合電極用于鋰離子電池》(In-Plane Vacancy-Enabled High-Power Si-Graphene Composite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

該小組自信地表示,利用該技術為手機、電腦等電池充電,充電速度比目前其它電池要快10倍,僅需要15分鐘,但電量可以持續使用一周左右。“即使經過150次充電,或者使用時間超過1年甚至更長,電池效率仍然比當今市場上的鋰離子電池高5倍。”該小組負責人、西北大學麥考密克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教授哈羅德博士稱。

哈羅德表示,鋰離子的密度和活動是這一技術的關鍵,而我們找到了一種可以容納更多離子并加快它們活動的方法,以此來改變電池的整體效率。

事實上,鋰離子電池充電主要是在電池兩端間傳送,也就是在正極和負極間傳送。目前的鋰電池中,正極制備主要采用多層碳基石墨烯薄片,每6個碳原子只能容納1個鋰原子。由此,小組嘗試利用硅取代碳,因為每1個硅原子可容納 4個鋰原子,但在充電過程中,硅膨脹和收縮很劇烈,會導致破裂,迅速喪失充電容量。

為了穩定硅,研究小組把成簇的硅夾在柔性石墨烯薄片之間,這間接使更多數量的鋰原子停留在電極上,然后利用柔性石墨烯薄片的特點適應充電過程中硅的體積變化。即使最后硅簇破裂,這些柔性石墨烯薄片也大大降低了硅膨脹和收縮造成的容量損失。

此外,充電電流速度是掌控電池充電時間的主因。但由于石墨烯薄片非常薄,鋰離子從正極移動到負極的過程中較為“擁擠”,速度受限,充電時間自然很長。對此,研究小組利用化學氧化過程,在石墨烯薄片上戳出成千上萬個10—20納米的微孔,讓鋰離子可以抄近路迅速到達負極,這樣充電的時間就大幅縮短了。

哈羅德估計,該技術為未來鋰電池的發展拓寬了道路,小到手機,大到電動汽車都可以應用這一技術。“我確信,未來3—5年內這一技術會出現在市面上。”哈羅德表示。

上一篇: 科技大爆炸:摩擦就可為手機充電 下一篇:  沒有了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評論表單加載中...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