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各地頻頻出現的“血鉛污染事件”,不斷刺痛著社會的神經。一組組令人痛心甚至憤怒的數字,都與那些地方周邊的鉛酸電池生產企業或者鉛冶煉企業有關,一時間,歷史悠久和極富前景的鉛酸蓄電池行業,在公眾的眼中儼然成了“黑色行業”,讓人“談鉛色變”。
針對這些輿論,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指出:那些低水平重復建設、生產及環保技術落后的中小企業才是“血鉛事件”的元兇,鉛酸電池行業本身并不是一個污染性的行業。不少正規電池企業也坦言,鉛酸電池在使用過程中沒有任何污染,而生產污染只要加強管理,是完全可控的。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鉛酸蓄電池制造廠家約2000家,但產值在500萬元以上規模的企業僅200家左右,其余的1800家中小企,有的根本沒有生產許可證,有的有許可證也很難達到清潔生產的標準。正是這些資質不夠、污染嚴重的中小企業給整個鉛酸電池行業抹上了黑色。
“很多人認為,鉛酸電池代表著落后的技術,應用前景不廣,其實,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陳體銜介紹,目前鉛酸電池作為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占所有蓄電池市場份額的70%。如果離開鉛酸蓄電池,那么與蓄電池有關的所有行業、產業都將面臨癱瘓。
2011年4月,由環保部、工信部等九部委聯合開展的2011年環保專項行動正式實施,其中首要任務就是全面徹查鉛蓄電池企業的環境違法問題。鉛酸蓄電池的剛性需求是始終存在的,不會因為整頓就減少,短期內其它電池替代不了;國家應該對鉛酸蓄電池行業的規范整治采取“打拉結合”的方式,即一方面要通過行業整治淘汰不規范的企業,一方面要加快鉛酸電池的轉型升級,為行業開辟一個積極發展的通道。各企業也要從客觀生產環境和主觀職工行為習慣兩方面入手防控污染,即通過生產檢測及環保設備的升級換代減少污染源;通過對員工職業生活的行為進行教育、引導,從而在主觀上規范降低職工污染的概率。
據悉,中國鉛蓄電池企業3000多家,經過環保整治,只剩余1961家,可能其中的三分之二還要被關閉,但是中國鉛蓄電池發展前景依然廣闊,鉛蓄電池的應用領域在不斷地擴展。只要認真完善鉛蓄電池行業的環保整治,更好地落實環保工作、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鉛蓄電池在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