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動車行業而言,即將過去的2011年是不平靜的一年。對于電動車的生產廠家來說,在這一年里如何做到轉型升級,和經銷商以及客戶共同謀劃長期的發展,已經是箭在弦上的目標。對此,浙江藍貝電動車老總全水明把目光瞄向了歐洲高端市場。
風波之年更需轉型升級
“2011年,整個市場都不太景氣。”談起即將結束的這一年光景,浙江藍貝電動車的老總全水明并不避諱直言。“以前杭州周邊就有60多家電動車企業,現在只有一半左右了。但競爭還是激烈。打價格戰成為必然。這一行,利潤已經越來越低。”再加上,“蓄電池的風波發生后,相關部門對于電動車的整治越來越嚴格”。
全水明口中的“蓄電池風波”,指的是從2011年4月開始,相關部門高調表態,要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鉛酸電池企業大整肅。工信部曾表示,明年或將含鉻、含砷的鉛酸蓄電池納入淘汰落后產能的范疇,對“經整改后環保不達標”的鉛酸電池企業予以停產。鉛酸蓄電池行業的整頓,直接增加了作為后續產業的電動車企業的成本,也增加了行業的波動性。
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曾在近日對媒體表示,2011年3月份以來,行業一度處于迷茫和消極,行業發展信心受到極大的打擊。“我們公司2010年的年產值大概2個億,2011和2010年持平。也就相當于10萬臺左右的電動車。”全水明說,“未來怎么辦?出路只有轉型升級。”
把中國造電動車賣到歐洲去
藍貝在2010年研制出了車身長5.2米的“超長型”電動車,引起了婚慶公司、影視機構的興趣。“制造超長電動車,是為了挑戰科技。超長電動車對于技術和工藝方面的要求都比普通的電動車難很多。長一分,要求就高一分,連控制系統都必須定制。動力保障、技術保障等等也很難。”全水明說。
內銷不行,全水明把目光瞄準了歐洲市場。“出口主要針對的是鋰電子、大功率的電動車。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都是出口的目的地。”全水明說。這類電動車技術含量高,價格也高。
全水明介紹,普通的一輛摩托電動車,在歐洲賣給經銷商最貴的幾款可以達到1萬多元人民幣,也就是1500歐元左右。最高時速為120公里,功率大約4000瓦。在歐洲,一輛高爾夫的汽車也就4500歐元,實際上電動車的價格和汽車都差不多了。“但是由于出行方便,不受地域、路線限制的特點,電動車還是有很大市場的。”
“目前每年出口的電動車大約占總銷量的20%也就是4000萬產值,相當于四五千臺電動車。出口的利潤大約在15%-20%,如果再考慮到出口退稅的14個點,加起來大約有30%的利潤。”而如果是在國內經銷普通的電動車,廠家的利潤則只有10%。“所以,如果可以,我們肯定希望把出口業務做大。”全水明坦言。
“目前出口發展還在初期,后市潛力很大。唯一有欠缺的,就是現在出口的發展還多數屬于中低檔電動車的天下。高檔電動車都被日本、德國和臺灣所把持。”所以,公司轉型升級下一步目標,是生產適合歐洲市場的高檔電動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