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最后期限前美國兩黨達成債務上限協議,避免了美國出現國債違約的情況,但金融市場仍舊動蕩不安。投資者擔心美國AAA評級可能遭到下調,歐債危機也未現緩和的跡象,此外,美國近日公布的疲弱經濟數據強化了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的預期。在諸多利空因素的推動下,鉛價近日大幅走跌,現貨價格逼近16000元/噸。
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市場情緒難言好轉
在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1年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7%,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回落。該指數為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點,盡管仍位于榮枯臨界點50%以上的擴張區間,但數據表明中國制造業增速仍在繼續趨緩。此外,6月M2同比增長15.9%,低于央行16%的全年增速目標,6月新增貸款6339億,顯示新增貸款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國內物價上漲高于預期,市場預計7月CPI不會低于6%,甚至會超過6月再創新高,預計下半年政府穩定物價的政策仍然不會放松,資金面緊張局面會得以持續。整體流動性偏緊對金屬價格形成壓制。
在歐元區,情況也類似,7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由6月的52.0降至50.4,低于此前的預估值51.5,為2009年9月以來最低值;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由6月的53.7降至51.4,低于此前預估值53.0,同樣為2009年9月以來最低值。此外,歐債危機同樣不容忽視,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歐元誕生以來新高,投資者擔心這兩個國家融資成本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上周穆迪將希臘評級連降三級,同時市場仍然擔憂歐債危機會從希臘蔓延至歐洲其他國家,引發風險情緒升溫,對大宗商品市場形成壓力而目前美國實體經濟的復蘇乏力令金融市場處于兩難的境地。此前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的最新數據,美國7月ISM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9,大幅低于預期的55.5,前值55.3。同時最新公布的第一季度GDP修正值以及第二季度GDP初值均大幅低于預期,6月的個人消費支出月率下降0.2%,創下2009年9月以來的最大月率降幅。對于即將出爐的非農就業數據,市場預期也比較悲觀,美國經濟面臨“雙底衰退”的風險極大。另外,在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量化寬松又將推升美國債務規模,債務GDP比的高企將成為美國金融市場長期風險隱患。
八成蓄電池企業關停 下游需求持續疲軟
今年上半年浙江、廣東等地發生的鉛中毒和鉛污染惡性事件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國家環保部5月中旬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環保部門從嚴格環境準入、進一步規范企業日常環境管理、加大執法力度等多方面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由此掀起了全國范圍內的鉛蓄電池專項整治風暴。截至2011年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鉛蓄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再生鉛)企業1930家,其中,被取締關閉583家、停產整治405家、停產610家;有252家企業在生產,80家在建。在全部1930家企業中,從事蓄電池極板加工生產的企業639家,單純組裝企業1105家,回收企業186家。在生產的252企業中,極板加工生產的企業121家,單純組裝企業108家,回收企業23家。
就對鉛市的影響來說,短期看來,環保檢查結果顯示國內80%以上的蓄電池企業處于關停狀態,且停產整頓的蓄電池廠家短期內難以復工,鉛蓄電池供應緊張的態勢有可能得再延續一段時間,而下游需求疲弱對于近期的鉛價走勢有一定的打壓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各地環保檢查結果的陸續出爐,標志著國內鉛酸蓄電池行業低谷時期已經過去,蓄電池行業有望迎來轉機,部分關停整頓的鉛蓄電池廠經過整頓后,后期有望恢復生產,但這是個漸進的過程,且中間可能反復。目前正值電動自行車的消費旺季,行業有進一步的補庫需求,加之第四季度是鉛酸蓄電池的產銷旺季,因此鉛的需求中長期看好。
綜合來看,全球經濟復蘇道路曲折,通脹形勢不容忽視;國內行業整頓之后,鉛酸蓄電池企業謹慎復產,短期需求不會大規模啟動;同時,滬鉛市場的成交未見有效放大,也限制了價格上行的步伐。值得樂觀看待的是,鉛蓄電池終端消費依然保持增長,到了秋冬季節,電池出口需求會有所增加,而下游需求改善將對鉛價形成強有力的支撐。所以盡管近期鉛價受糟糕的經濟數據拖累一路下挫,但對于中后期鉛價的走勢我們還是持樂觀看漲的態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