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太陽能市場最熱的話題就是“降價”,硅料現貨價格已逼近50美元/公斤,創下6年來最低價。而面對多晶硅的降價狂潮,感到頭疼的不僅是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者,薄膜太陽能電池業界受到的沖擊也不小。
“一直以來,薄膜電池最主要的競爭力就是價格,而現在晶體硅電池的價格降下來這么多,薄膜電池的成本優勢已不明顯。”泉州的太陽能業內人士談起當前的太陽能電池市場時表示,此前由于成本僅相當于晶硅電池的一半,薄膜電池深受電池商青睞,不少光伏企業熱衷于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
然而從近期的報價看,多晶硅價格每公斤在41美元—50美元之間,逼近歷史最低點。晶體硅電池、組件等下游產品價格也全線下跌。相比之下,薄膜電池的投資就顯得比較高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薄膜電池業內人士稱,一般來說,建設一條薄膜電池生產線,不止60兆瓦的產能,投入越大,規模效應越高。這也意味著,薄膜電池投資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投資方的手頭要有非常好的現金流才行,小企業難以撬動。
薄膜太陽能電池還有另一軟肋光轉換率比不上晶體硅電池。蘇米特電子(廈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青山說,薄膜電池目前的光轉換率為8%—10%,而晶體硅電池的這一數值能達到13%—18%。“建一座光伏發電站,如果使用的電池光轉換率越高,所用到的電池數量就越少,投資成本就越低。”
也就是說,即使薄膜電池的價格仍低于晶體硅電池,但只要再計算一下光轉化率,其價格優勢已所剩無幾。
不過,有專家也指出,薄膜電池對于光照條件的要求低、原材料獲取也很容易(不像晶體硅、CIGS等那樣會受到原材料供應影響),且只需要在200攝氏度下就能沉積到玻璃、不銹鋼、塑料膜和陶瓷等襯底材料上,便于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其生產過程較之晶體硅電池而言更加清潔環保,符合節能環保趨勢。只要解決了光轉換率的難題,發展前景還是不可限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