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洲多個國家紛紛調低了對本國光伏行業的補貼扶持力度,在中國的光伏行業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作為光伏制造大國,中國光伏產業的相關產能已然占據世界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制造大國卻并不能等同于應用大國,正在享受中國提供的光伏技術的卻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歐美國家,其中原因何在?為什么歐洲的行業政策會給中國的光伏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中國光伏的推廣之路上還面臨著那些阻礙?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部分業內專家。
中國光伏傾心海外
“中國的光伏產業正在快速地發展壯大,但真正享受陽光的卻不是我們。”對目前我國光伏行業的現狀,力諾光伏集團總裁司海健這樣評價。據介紹,2010年我國原生多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產能已經分別占到全球總產能的25%、65%、50%和60%。其中,硅片、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各單項產量已牢牢占據全球第一。與此同時,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不足1000兆瓦,不到世界裝機總量的3%,90%以上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出口歐美等傳統太陽能光伏利用大國。大批量、高品質的光伏產品源源不斷地供給海外,然而中國本土受惠卻少得可憐。
中國光伏對外高度依賴。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是國內光伏企業最重要的銷售市場,因此這些國家的政策導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內光伏企業的未來發展。
“去年全球光伏市場擴張迅速,處于整體過熱的狀態,導致了局部的供過于求,政策面則需對其降溫,以維持市場的良性發展”,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產業研究部王世江博士指出,“所以,今年歐洲光伏政策的調整也屬必然。但緊縮的政策并非一成不變,還會根據當年行業整體發展情況等做出具體分析。”
但總體來說,光伏行業補貼的逐步減少,直到取消都在情理之中。王世江認為,隨著利潤的加大、行業發展的成熟,光伏行業脫離政策扶助,進行自主生存、盈利是未來的必然。
作為全球最大光伏產品消費市場,歐洲調低對光伏行業補貼扶持力度的動作,無疑為熱情高漲的國內光伏行業降了溫。要想維持光伏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如何開拓國內市場、向內挖潛也成為擺在國內光伏企業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
國內市場啟動難
當歐洲各國相繼削減光伏電站補貼成為趨勢時,我國近兩年也減少了光伏系統工程的補貼力度。2009年,我國對建材型等光電建筑一體化項目的補貼標準為不超過20元/瓦,2010年的補貼上限則到了17元/瓦。而到了今年,新政顯示,對晶體硅組件、并網逆變器及儲能鉛酸蓄電池等關鍵設備將按中標協議供貨價格的50%給予補貼,示范項目建設的工程安裝等其他費用則將標準設為6元/瓦。
“推力”的下滑勢必影響到投資者的熱情,于是業界急需政策面的“拉力”來促進光伏系統工程的發展,包括盡早出臺政策支持時間表和路線圖,盡早公布上網電價政策,縮短電站工程的成本回收時間,以促成更多的民間資本流入光伏行業。此外,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太陽能光伏產業對資金需求量大,如何運用新能源發電基金機制,通過社會渠道解決政府補助資金來源問題,也為業界所廣泛期待。
“當前光伏生產制造的成本不斷下降,但光伏發電價格仍維持在較高價位上。”司海健告訴記者,目前光伏發電的成本達到了1.1元到1.2元/千瓦時,是火電發電的兩倍以上。加之國內光伏電站成本高、上網電價遲遲不能確定以及用戶側并網發電流量計算等問題也制約了光伏發電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和應用。
光伏之路在何方
“相信在”十二五“期間,光伏發電特別是大型并網工程將會大面積推廣,平價上網和用戶側并網發電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司海健表示。接下來,在發展太陽能光伏與建筑一體化的同時,還應進一步推動光伏與環境一體化,實現光伏組件與環境和建筑的和諧統一。
有專家指出,離網光伏發電系統一直是我國主要的光伏市場,在偏遠無電地區的農村電力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除了建設農村屋頂電站,農村光伏照明工程、光伏提水灌溉工程等農業化光伏引用可以讓光伏的綠色資源覆蓋面更廣。
山東桑樂太陽能集團公司總裁高靖平說:“發展光伏發電要因勢而進,比如,地面電站適合建在灘涂、鹽堿地、荒草地,要與電網建設配套;與建筑相結合的電站,一般發電量偏低;屋頂光伏電站不用額外增加建設電網的費用,安裝傾角也可以最佳,從而保證發電量,適宜大力推廣。”高靖平認為,應該鼓勵在車間、廠房房頂安裝光伏并網電站,不占用土地,發電量大,就近使用。
此外,隨著薄膜電池、非硅料電池的開發應用,太陽能手電筒、太陽能臺燈、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飯盒等更多便攜式的光伏產品將成為未來消費者青睞的清潔產品,開發多種多樣的消費級光伏產品也是未來光伏企業的重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