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廠新日光(3576)原本計劃今年年中,將產能從原本的820MW(百萬瓦)擴增至1.3GW(10億瓦),但經評估,屆時仍無法滿足訂單需求,董事長林坤禧因此宣布,明年度的擴產計劃提前至今年下半年啟動。
市場預估到年底的產能可達1.8GW,以此產能估算,新日光將超越茂迪(6244)、昱晶(3514),躍居臺廠的“一哥”。
此外,為確保上游料源、并強化垂直整合效益,新日光也將斥資27.5億元建置太陽能矽晶圓生產線,預估今年底產能可達300MW,而未來也將伴隨電池產能的擴增而同步擴產,最終以滿足自身的3成需求為目標。
新日光昨(8)日舉辦媒體春酒。為了因應擴產的資金需求,新日光除在去年底辦理50億元的聯貸之外,也規劃在上半年末發行2.5-3億美元額度的GDR。財務長許嘉成表示,聯貸的資金尚未動用,且今年初手上還有60億元資金,加上GDR募集的部分,應足以支應。
對于外界一直質疑今年的太陽能電池市場將供過于求、及多晶矽產能大舉開出2項疑慮,林坤禧再次強調,整體太陽能電池產業在去年就已經供過于求了,但很多公司還是生產線滿載,主要原因就在于競爭力的不同。
他說,歐洲有些老廠用的設備效率不佳,至于日本廠的人工費用高,比不過兩岸的太陽能廠,因此今年全球太陽能產業的新增產能,也多集中在兩岸。
林坤禧表示,由于手中的訂單仍遠大于產能,因此決定將明年度的擴產計劃,提前至下半年實施。
根據規劃,今年年中的產能就可達1.3GW、年底達到1.8GW,遠超于去年底的820MW,擴充幅度高達120%。
相較于臺灣同業的擴產動作,茂迪預計今年中達到1.5GW,昱晶則在8月份達1.5GW,新日光到今年底的產能就可躍居臺廠一哥。
新日光指出,由于新增的500MW產能到年底才會完成,因此對今年度的貢獻不大,全年度的產出預估為1.1GW,但相較于去年的530MW大幅成長1倍以上。
在下游的垂直整合方面,新日光透過轉投資永晴切入模組領域,產能50MW,主要配合客戶指定需求。總經理洪傳獻指出,由于技術上有調整,因此產能在這2個月就會小幅提升至75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