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宣布了對中國晶硅光伏電池雙反“調查”初裁結果,認為有明確跡象表明從中國進口的晶硅光伏電池存在接受補貼并以低于合理價格銷售的行為,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據悉,該委員會6名委員對這一結果全部投贊成票。
ITC將于美國時間本月5號向美國商務部(DOC)遞交這一認定結果,美國商務部隨后會對來自中國的晶硅光伏電池是否存在補貼或傾銷情形繼續展開調查,并將會在明年1月12號以及3月22號先后公布反補貼及反傾銷調查的初裁結果。
今年10月19日,SolarWorld及其他六家公司向美國政府提起調查申請,指控中國公司對美傾銷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并收受中國政府的不當補貼,要求美國政府發起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ITC和DOC分別于10月19日及12月8日對本調查立案。其中ITC負責裁定進口是否造成美國國內產業損害,DOC負責裁定進口產品是否存在傾銷或補貼情形。
此前據中國光伏企業聯合應訴代理律師李磊介紹,歷史上ITC在初裁中認定無產業損害并終止調查的情形不足10%,中國應訴企業在參與初裁階段的抗辯過程中中已經開始為終裁抗辯做準備。
而在上月29日舉行的中國光伏企業應對美國“雙反”調查聯合發布會上,應訴方代表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發表聲明稱“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出口增長來源于市場競爭優勢,并不存在低價傾銷或政府補貼,同時也并未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損害。”
另外,作為反制措施,中國商務部已經于11月29日宣布對美國新能源補貼開展貿易壁壘調查。
相關資料顯示,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多晶硅原料及生產設備總額超過50億美元。而據ITC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2010年對美出口額為12億美元,占美國同類產品進口額的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