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英華8月19日公告稱,原董事長陳遠辭職,推選王為鋼為公司董事長。據悉,原董事長陳遠已經去中科英華控股子公司聯合銅箔(惠州)有限公司持股20%的中融人壽保險公司出任董事長。新任董事長王為鋼曾任冶金部鞍山熱能研究院院長、中鋼集團總裁助理等。
中科英華方面表示,此次人事變動主要是出于公司發展考慮。公司接下來將重點發展鋰電池銅箔,做技術研究出身的王為鋼更適合做董事長,并能在將來隨時準備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科英華發展空間較大,機構表示未來業績可期。
換將服務產業布局
8月19日,中科英華對外發布董事會公告,同意陳遠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推選王為鋼為公司董事長,并聘任張國慶為公司副總裁。陳遠是在2002年與杉杉集團的鄭永剛一同進入中科英華的,其控股并任董事長的潤物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是中科英華的第二大股東,截至2010年半年報持股比例為4.43%。陳遠自2002年至2010年一直擔任中科英華的董事長。
針對中科英華高層的調整,《華夏時報》記者采訪了中科英華董事、前董事長陳遠和現任董事長王為鋼。陳遠對記者表示,他此次辭去中科英華的董事長職務主要是出于公司發展戰略的考慮。
“我們此次推選的董事長王為鋼先生,是做技術的專家,此前既在研究院任過職也在國有企業當過高管;同時王先生還是我們大股東鄭永剛也認可的人。中科英華在未來要加大高級銅箔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發展,請到這方面的技術專家做董事長,意在加快公司在新能源電池銅箔方面的發展,同時謀求未來在電動車整個產業鏈的長遠發展。”
據公司披露,王為鋼1981年畢業于東北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歷任冶金部鞍山熱能研究院所長、院長;中國中鋼集團總裁助理兼任中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華夏信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另據最新消息,中科英華原董事長陳遠已出任中融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該保險公司是今年3月新獲批的壽險公司。而中科英華控股子公司聯合銅箔(惠州)有限公司正是該保險公司四大并列第一大股東之一。對于該項任職,陳遠表示屬實。
“將中科英華交給王為鋼管理股東都放心,而我也更喜歡具有挑戰性、開拓性的工作。中融人壽剛起步,但勢頭不錯,我們有信心做好這個金融企業。這對中科英華的發展來說,應該是有利的,除了可以獲得投資回報,還可以支持中科英華的產業發展。”
兩條線貫穿主營業務
近年來中科英華業績增長放緩,而投資其他領域的業務卻顯得十分活躍,對此,有投資者指出其主營業務不突出。就此問題,公司現任董事長王為鋼對記者表示:“其實中科英華的主營業務沒那么復雜,就是銅加工行業的上下游產業。與西部礦業(17.87,-0.03,-0.17%)的合作是為了在上游解決礦資源問題,而子公司鄭州電纜是銅加工的產業之一。除了電纜,中科英華還生產銅箔,包括覆銅板、印制電路板、鋰電池銅箔等。目前國內鋰電池銅箔用量大增,對中科英華來說是很好的發展機會,公司在今年的業績也會改善很多。”
對于投資領域的業務是否還會繼續拓展,其董事陳遠表示:“投資事實上是講求機遇的,有好的項目我們還是會投資的,這對中科英華的發展是有長遠意義的。中科英華在未來隨時準備進入鋰電池行業,甚至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我們對動力鋰電池的技術儲備是充足的。這個行業發展會是非常迅速的,對資金的需求量將是巨大的。目前公司投資的項目在未來可以賣掉以支持中科英華在新領域的發展。公司注重投資絕對不是一個壞消息。”
如此看來,看似多樣的業務確實是戰略布局下的棋子。銅加工和投資兩條線發展都是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公司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在大力拓展以銅加工為主體的產業鏈的同時,創投、油田、金融等全面“開花”,成為培育公司創新盈利增長點的重要途徑,特別是今年3月,中融人壽獲保監會批準成立,向實業與金融“雙翼起飛”的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盡管2009年多元化投資效益沒有顯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該年度經營業績,但從本年度上半年的經營數據來看,公司的各項業務正在迅速好轉。公司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0.3萬元,同比增長348.44%。據公司表示,報告期內銅箔、石油、電線電纜等產品銷售價格提高及數量有所增加,提升了營業收入,同時公司毛利率有所增加。
受益十二五規劃 未來緊盯新能源汽車
7月28日,中科英華與清華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書》,雙方擬成立電動汽車研究院,主要研發先進的電動汽車相關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的創新性理念研究。對于與清華大學的此次合作,“中科英華至少是擁有該研究項目下生產技術的獨家使用權。”中科英華前董事長陳遠對記者表示。
“與清華大學開展電動車技術研發合作,意味著公司開始發力新能源汽車這一朝陽產業,是公司在銅產業鏈向下游的繼續延伸。”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進軍電動車領域有利于發揮其上游的技術與資源優勢,標志著中科英華圍繞銅箔核心優勢打造全產業鏈的戰略布局初步完成。”
從目前國內上市公司進軍電動車領域的方式來看,選擇校企聯合并不新鮮,因為上市公司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或融資平臺,或者較成熟的市場開拓能力,而國內高校往往重研發輕市場,促進成果向產業化轉變的能力較為薄弱,二者聯手將有利于實現共贏。
“通過投入3000萬元,中科英華就可以分享清華大學先進的電動車科研成果,此舉大大增強了中科英華自身的技術實力,縮短了研發成本與研發周期,這對于覬覦電動車領域的眾多行業巨頭來說,算是較理想的捷徑。”有分析人士介紹,清華大學在電動車領域的技術能力首屈一指,擁有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早在“八五”期間就已開展純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研究,先后作為牽頭單位承擔“十五”國家863計劃的“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課題和“十一五”國家863計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課題。另據悉,國家關于新能源行業的“十二五規劃”已經報送國務院,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近期,華泰證券、海通證券、英大證券等機構經調研后表示該公司未來業績可期。中科英華集鋰電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創投等概念股于一身,在良好的發展預期下,股價表現穩中有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