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以及相關行業早已經認識到了改變的必要,但至今沒有出現真正改變的力量以及模式,這次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或許將推動汽車行業給出一個答案。我國汽車界資深專家陳光祖對CBN記者表示,哥本哈根會議標志著我國走上低碳汽車新征程,建設低碳汽車將成為汽車產業一種新的“游戲規則”。
低碳將成行業新標準
陳光祖表示,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之后,碳排放標準有望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統一的標準,引導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
他認為,這對我國來說,在環保上實現歐Ⅲ、歐Ⅳ排放標準的同時,也要盡快考慮推行低碳汽車的科技發展。
上個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而根據專家的預測,我國汽車行業的碳排放可能占總排放量5%左右。但是,我國汽車產業遠遠沒有成熟,還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碳排放量在總排放量中的比重可能會越來越高。在汽車產業成熟的發達國家,汽車行業占碳排放量25%~28%。
陳光祖表示,不能因為比例不高,就放慢減排的速度,我國汽車行業必須盡快確立碳排放標準,對汽車低碳技術加快研發推廣,而不再是停留在示范性的行為上。
目前,歐盟已經在汽車行業的碳排放標準建設方面做出了表率。2008年11月,歐盟議會通過了以轎車為代表的碳排放法規總體規劃,從目前140克/公里的排放標準,2012年要達到130克/公里,2020年要達到95克/公里。盡管歐洲汽車企業提出種種困難,但歐盟仍認為要堅持實施。
歐盟還提出,到2012年,對碳超標的新出產轎車,將按超標比例遞增的原則實行懲罰措施。超過目標3克以內每1克罰5歐元,超2克罰20歐元,超3克罰45歐元,要是超標4克將罰140歐元;而從2015年開始,每超標1克,都將被罰95歐元。
除了排放之外,陳光祖認為,行業還要對建設低碳的綠色汽車企業作出規劃,不僅僅在產品上,在包括工廠建設、企業運營等全產業鏈上都要做到低碳,真正實現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電動車破解低碳之道
汽車行業走低碳的發展路線,發展新能源汽車應為首選。對我國來說,新能源汽車應該走以電動汽車為主流、其他模式為輔的路線。
陳光祖表示,電動汽車不能簡單理解為傳統汽車加電機、電池的產品概念,它應該是國內外眾多高科技集成化、連續化和階段性的融合和應用,即使是傳統的產品,也要對其進行大力的改進,這其中包括內燃機的改進,以此構成汽車產業新一輪的發展動力。
他認為,現在國內電動汽車已經具備產業化條件,要推動電動汽車從單純的示范性階段轉而實現產業化,這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項核心任務。
陳光祖表示,對于電動汽車來說,不單純是科技發展問題,而是一種社會學和經濟學上的問題。發展電動汽車,如果光在科技上努力,而在產業化上體現不出來,結果就會使前面的一切努力都化為烏有。
電動車的發展,關系到對行業未來爭奪,目前汽車巨頭們已經展開了行動。通用汽車計劃在2010年推出雪佛蘭Volt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另外,豐田與日產也將分別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普銳斯和搭載鋰電池的LEAF電動車。
根據我國今年3月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為期3年的振興規劃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具體來說,振興規劃提出要形成產業化的目標,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各環節發展。針對新能源汽車中的電動車,規劃明確提出到2011年要形成50萬輛產能的近期目標。
但是,電動車畢竟是一個尚未成熟的新生事物,在其產業化發展的初期階段,必須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
國家發改委汽車專家組組長王書林日前對媒體透露,“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已上報國務院,預計2010年3月份正式頒布。此外,國家有關部門也將在明年推出針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五項配套措施。
(編輯:中國電動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