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英利集團在此間召開的863計劃“效率20%以上低成本晶體硅電池產業化成套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生產線”項目中期檢查預備會議上透露,由該集團承擔研發的“新型電極結構晶體硅電池項目”已完成中試生產并實現轉換效率20.03%的技術突破,未來其轉化效率有望達到21%。
據了解,該項863計劃項目下設“效率20%以上基于高效背場和背鈍化技術的晶體硅電池產業化成套關鍵技術及示范生產線”、“效率20%以上基于激光摻雜技術的選擇性發射極電池的產業化成套關鍵技術及示范生產線”、“效率21%以上的全背結晶體硅電池產業化成套關鍵技術及示范生產線”與“效率20%以上新型電極結構晶體硅電池產業化成套關鍵技術及示范生產線”四個課題,分別由中電光伏(南京)、無錫尚德、常州天合光能與河北英利承擔,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骨干企業共20多家單位共同參與。英利負責其中的“效率20%以上新型電極結構晶體硅電池產業化成套關鍵技術及示范生產線”課題。
據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863計劃專家組副組長、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博士介紹,英利的課題任務主要解決的是單晶硅電池的高轉換率和低成本問題。通過提高轉換率、降低成本增強光伏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企業銷售產品的利潤。同時,這一系列課題的成功攻關將彌補中國商業化生產20%以上效率的晶體硅電池的空白。
宋登元說,最終的科研成果將主要應用于地面電站與家庭分布式發電系統,用綠色能源發電逐漸替代傳統的火力發電,減少空氣污染。該技術最關鍵的兩個特點就是“高效率”和“低成本”,有望使晶體硅電池效率達到20%,成本降到6元/W以下。效率高但成本低,消除了很多企業與家庭使用綠色能源對于價格的顧慮,使光伏平民化,讓分布式發電在國內市場普及,進而使綠色能源逐漸代替化石燃料,減少霧霾天氣,改善環境。
宋登元稱,英利集團目前承擔國家863計劃課題3項、973計劃2項,國家科技支撐課題計劃1項,研發內容涉及N型硅單晶高效電池、新硅烷法高純硅制備等光伏產業鏈核心前沿技術。
會上,其他課題組的代表也對各自負責的項目進行了中期成果匯報,四大課題組所負責的研究內容其轉化效率均突破20%,示范生產線也已經基本搭建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