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黄网站欧美内射

全球電池網 | 供應 | 求購 | 企業 | 招商 | 資訊 | 展會 | 人才 | 電池論壇 | 電池品牌 | 采購中心 | 產品大全
E電通服務 建議
資訊
登錄 注冊會員
您當前位置:首頁>資訊頻道>行業新聞>正文
商務部9月定奪光伏“雙反” 或將反制歐盟
來源:網絡來源 日期:2012-9-10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在歐盟受理總額超過200億元的針對中國光伏反傾銷訴訟之后,作為反制措施,中國商務部將在9月17日之前“定奪”是否對歐盟對華出口的多晶硅進行反傾銷調查。

8月17日,江西賽維、江蘇中能、洛陽中硅等多家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業曾向商務部提出歐盟對華傾銷多晶硅的雙反申請立案。目前,中國商務部已經受理了這一申請,立案與否,正在“定奪”過程中。

9月6日,歐盟決定對中國光伏產業對歐盟出口進行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成為截至目前中國遭遇的最大反傾銷調查。無錫尚德執行董事長施正榮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對中國光伏出口進行反傾銷調查,最終只有雙輸的結局。截至本報記者發稿時止,尚德、英利、阿特斯、天合等各大光伏巨頭均已發布聲明,表示將抗爭到底。

目前,中國光伏行業超過一半的產品都銷往歐洲,如果這個通道堵死,將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也表示:“很多企業面臨著不僅是虧損,而且可能面臨著破產的危險。”

落敗

“現在想來當初我們太天真了。”天合光能一位人士對記者遺憾的說,他曾寄希望于,近期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訪華會給歐盟的雙反議題帶來改變,包括后來中國準備采購空客飛機、歐盟債券等消息一度讓他認為這次已現曙光,但最終結果還是讓他的幻想破滅了。

施正榮也向本報記者表示,本來德國與中國領導人的會晤讓他覺得可以延緩雙反立案進程,以便于給協商解決爭取些時間,但結果還是如期進行,很令人失望,“目前,歐盟向中國出口的光伏設備和材料遠超過我們所出口的組件和電池,如果歐盟反傾銷立案,我國也極有可能對歐盟的產品進行雙反,這樣一來只能是雙輸,大家都沒好日子過。”

一位德國光伏企業高管向記者透露,在對華光伏雙反問題上,德國仍具有話語權,主要因為提起雙反申請的SolarWorId公司等這樣全球主要光伏生產商皆屬于該國企業,政府對其自然有影響力,但問題是在德國政界意見還尚未形成統一。

“一部分人認為,中國光伏確實對德國和歐盟存在傾銷行為,應嚴格按照法律來嚴懲,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如果中國以此不買歐債和空客將對歐盟利益形成損害,得不償失,另外,中國廉價的光伏產品給歐盟的光伏發電普及和推廣帶來明顯效果,政府也為此省下大筆補貼,若將中國產品拒之門外,政府則有可能大幅增加補貼給本地產的高價產品,這將給財政帶來壓力。”上述人士說。

常州天華新能源公司總裁謝瀟拓對記者表示,如最后以反傾銷的名義把中國光伏產品進口之路堵死,那么歐洲近年來剛剛開啟的光伏電站安裝市場也將就此停頓。

“同時,這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將更大,中小企業(股吧)不可避免地倒閉,一些大企業也會破產,能活下來的大企業也是傷筋動骨,元氣大傷。”謝瀟拓說,在他看來,大部分中小企業(股吧)缺乏核心技術,靠在大企業的縫隙中接小訂單生存,倒閉是必然的,而一些大企業之前因為擴張原因從銀行借來了大筆債券,已無法償還,而且因為地方政府壓力也無法大規模裁員,這將增加勞動力成本,不可避免的陷入進退兩難境地。

反擊

“反擊是最好的應對。”江西賽維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說,此前,以江西賽維、江蘇中能、洛陽中硅等為首的多家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業曾向商務部提出歐盟對華傾銷多晶硅的雙反申請立案,目前商務部已受理。

據上述賽維人士透露,該申請是在8月17日遞交給商務部的,將在一個月后,即9月17日公布是否立案,而這個日期也恰在歐盟公布反傾銷之后,“這也是政府部門有意而為之,可以伺機而動,現在歐盟立案了,我們肯定也要立案。”

此前的7月20日,我國商務部決定針對美國和韓國的多晶硅進行雙反調查,為期3~4個月后將公布初裁,而據本報記者了解,這主要是以光伏上游的幾家多晶硅企業推動所致,對此下游也曾強烈反對,為此光伏行業上下游等一度分裂。

下游反對原因有二個方面,一是,以尚德、天合等為首的幾家電池組件企業與美國韓國的多家多晶硅企業合作密切,每年都會大批量從海外進口原料,一但堵死通道,只能向國內采購,選擇空間變小;二則是,這些下游企業采用內部攻心戰略,寄希望于美國的那些客戶能向美國商務部進言和游說,來改變最終結果。

在爭議中,我國商務部的態度也曾一度猶疑,今年四五月份,中國的多晶硅企業就已向商務部提起對美韓企業的雙反,但直到七月才宣布立案,中間多有波折,一位江蘇光伏企業的知情者說,“主要是因為商務部看到下游企業的攻心戰略沒有效果,態度才轉向強硬。”

一位多晶硅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歐盟一方面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另一方面卻對中國進行著多晶硅的大肆傾銷,目前,全國超過一半的多晶硅全是進口自海外,為了搶奪市場,外資們極大的壓低了價格,甚至有企業以零價格、只需付海運費的方式向中國企業傾銷。“這導致現存的43家多晶硅企業僅剩8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其余90%企業已經停產,而開工的多數企業也深陷虧損之中。”

光伏行業協會一位人士表示,2012年1-7月已累計進口多晶硅48070噸,其中韓國12300噸,占26%,美國19942噸,占41%,而德國是10487噸,占22%,三國合計42729噸,占89%,“如果對韓美雙反,不對歐盟雙反,那么空出來的市場就可能被歐洲的企業給占據了。”

慘烈的現實讓國內眾多光伏下游的電池組件企業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來應對,他們聘請律師團赴歐洲應訴、進京會見商務部領導希望用外交途徑來斡旋、組織歐盟的客戶向政府施壓等等,也默認了上游提出對歐盟雙反的反制措施。

不過施正榮對應對歐盟反傾銷仍持樂觀態度。他認為,默克爾的態度未必會對歐盟目前的法律程序有所改變,但很有可能會對最終的結果產生影響,而且我國對歐盟的多晶硅雙反也是一個籌碼,“畢竟,兩敗俱傷的結果對誰都沒有好處。”

上一篇: 歐盟對華光伏反傾銷背后的真相 下一篇:  沒有了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評論表單加載中...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