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模式會對鋰電池營銷方式產生一定影響,如果成功,我們將把這種模式復制到長三角地區,甚至全國”,8月24日,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鋰電)副總經理房榮接受第一電動專訪時說。“屆時,中航將創造的就不僅僅是10億元的市場,千億元都有可能。”
而就在前一天,中航鋰電已正式邁出了“杭州模式”的第一步。其控股母公司成飛集成(002190,股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190,以下簡稱成飛集成)通過中小企業板信息披露平臺發布了《關于控股子公司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中航鋰電(杭州)有限公司的公告》,宣稱中航鋰電即將進軍杭州。
所謂“杭州模式”,是指中航鋰電將以購車方和電池提供方的身份,參與“杭州電動汽車租賃項目(以下簡稱杭州項目)”。成飛集成在7月17日發布的《關于控股子公司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參與杭州電動汽車租賃項目前期籌劃階段的提示公告》顯示,中航鋰電擬與浙江省電力公司、杭州市政府開展三方戰略合作,在杭州市范圍內實施2萬輛電動汽車私人租賃項目,采取電動汽車(裸車)租賃和提供優惠充換電服務的基本運營模式,租車給杭州市消費者。
成飛集成7月17日公告顯示,該項目的初步意向為,中航鋰電負責生產并提供鋰離子動力電池,銷售給浙江省電力公司,并意向擬采購康迪電動汽車。根據初步規劃,該項目擬從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進行分期投放,整個項目共計投放2萬輛電動汽車。這2萬輛電動車(裸車)將由中航鋰電采購,同時,中航鋰電將9萬組電池箱銷售給浙江省電力公司。
按照預計,在整個杭州項目中,如果中航鋰電百分之百中標,中航鋰電將支付6-8億元購車款,同時實現約9億元的銷售收入。“杭州項目利潤并不是太高,但具有戰略意義”,房榮說,“它為鋰電池市場的批量化啟動探索出了一個可能的方向。”
“模式創新”的一盤大棋
7月18日,成飛集成發布《關于控股子公司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參與杭州電動汽車租賃項目風險提示公告》,稱杭州項目目前具有中標與否的不確定性(具體采購將按照國家法律有關規定采取招投標方式進行)、資金需求量大、運營經驗不足、和政府扶持或不到位等風險,提出了參與杭州項目可能面臨的困難與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事實上,由浙江電力、中航集團以及杭州市政府共同推動的這盤大棋,歷時一年多,到7月18日成飛集成發布提示公告的當日,已經接近水到渠成。
成飛集成7月17日公告顯示:“初步計劃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每月將投放電動車1000輛,2012年共投放4000輛;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每月將投放電動車2000輛,2013年共投放16000輛。”
中航鋰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層透露,盡管該計劃的落實節奏仍需確認,但杭州無疑將憑借此項目一躍成為全球規模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浙江電力將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面向私人的電動汽車大規模城市智能換電網絡運營”,而參與此項目的浙江康迪車業有限公司(NASDAQ:KNDI,以下簡稱康迪車業)也將獲得業績的大幅提升。
納斯達克數據顯示,6月以來康迪車業股價大幅攀升,期間成交量明顯放大。7月10日,在“中央企業與金華市戰略合作懇談會”上,康迪車業與中航鋰電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加速了其股價攀升的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