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8月6日1時30分(北京時間8月6日13時30分)許,美國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開始了在火星為期兩年的任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博爾登說,“好奇”號為人類踏足火星開辟道路。
“好奇”號核電池模型。
著陸
順利度過“恐怖7分鐘”
在“好奇”號登陸火星的過程中,最令人揪心的當屬進入火星大氣層后的下降和著陸。在短短7分鐘內,它的時速由約2萬公里下降至零,且無法人為控制,完全由最新著陸技術自行完成,其間充滿不確定性,任何一個微小失誤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美國航天局稱之為“恐怖7分鐘”。
助降設備“天空起重機”和“好奇”號組合體在經過大氣摩擦減速和降落傘減速后,“天空起重機”開啟8臺反沖推進發動機。當反沖推進發動機將“天空起重機”和“好奇”號組合體的速度降至約每秒0.75米之后,幾根纜繩將“好奇”號從“天空起重機”中吊出,懸掛在下方。距離地面一定高度時,纜繩被自動切斷,“天空起重機”隨后在距“好奇”號一定安全距離范圍內著陸。
動力
核電池可供電14年
“好奇”號的動力由一臺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提供,其本質上是一塊核電池。該系統主要包括兩個組成部分:一個裝填钚-238二氧化物的熱源和一組固體熱電偶,可以將钚-238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電力。這一系統設計使用壽命為14年,也高于太陽能電池板。該系統足以為“好奇”號同時運轉的諸多儀器提供充足能量。
任務
找尋生命元素
此次“好奇”號的任務是搜尋碳、氮、磷、硫和氧等基本生命元素,但沒有計劃搜尋生物或化石微生物。未來將巖石和土壤樣本帶回地球后,人們才能最終確認火星是否確有生命存在。
“好奇”號之所以選在蓋爾隕坑著陸,是因為有跡象表明那里曾經有水存在。在經過幾周“身體檢查”后,“好奇”號將開始行走并登山,使用機械臂等鉆探巖石、采集土壤,開展查看是否有微生物生長環境等科研工作。
“好奇”號項目總投資為25億美元,是迄今最昂貴的火星探測項目。
【 鏈接 】
華裔女生為火星車起名
“好奇”號火星車登陸火星時,美國航天局邀請了15歲的華裔女生馬天琪到噴氣推進實驗室觀看全程直播,火星車“好奇”這一名字正是來自她的建議。
向學生為最新的火星車征集姓名已是美國航天局的傳統。2008年11月,美國航天局向全國5~18歲學生開展為最新的火星車征名的活動。截止到2009年1月25日,共有9000多名學生遞交了命名提議。美國航天局總部火星探測項目負責人戴爾回憶說,綜合建議內容、火星實驗室負責人的推薦和公眾投票三方面因素后,“好奇”這個名字最終入選,因為它反映了人類的基本共性和科學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