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1.4億輛
昨日,來自武漢工商的統計稱,武漢電動車的投訴糾紛上月超過100起,且呈日漸上升趨勢。其中,“電池不經用”的質量投訴成了焦點,占到了九成。
承諾可跑70公里 30公里便趴了窩
1月28日,武漢的李女士來到江岸中國電動車聯盟,花3600元買了一輛電動車,騎了不到一個月,發現電池續航能力有問題:“根本就騎不遠,新車子才跑不到30公里就跑不動了。”
那天下班后,她騎該電動車回家,突然沒電了,車子“癱”在半路上。行駛里程表上顯示,此次充電后僅行駛29公里。她給售后打電話,對方稱不提供“救援”服務,她被“晾”在了路上,后來,只能請一輛面包車將電動車拖回家。
“承諾一次充電可以行駛70公里的電動車,行駛里程竟然還不足承諾的一半!”李女士便要求銷售商調換電池,被拒絕后向武漢消協投訴。目前,雙方還在協調中。
三個大品牌 拼成一輛車
去年5月,漢陽的程先生在江岸華中筑慧電動車市場某品牌專賣店看中了一輛電動車。
付款時,他發現電池并非原裝,而是“海寶”牌電池,但店員稱“沒有原裝電池。海寶也是名牌,保質期一年”,他付款后將車提走。
后在網上得知海寶電池確系名牌,才放下心來。可不到一個月,他就發現電池續航能力不足,“平時出行,得在路邊充電好幾次才能保證到達目的地。”待他拿出說明書一看,驚訝地發現,說明書、車身兩側、車尾部的牌子都不一樣。“一臺電動車竟然擁有3個牌子!”
“去年7月份電池返廠維修,拿回來用了不到一個月,就這樣反復修。后來,商家竟勸我再買一塊新電池。”經后湖工商所調解,店家前期免費替他更換了一塊新電池。
電池不同車一樣 價格可差500元
昨日,記者以顧客身份,來到武昌珞喻路體院附近上海優狐、圣寶龍和王派電動車店三家探訪。
一家優狐車行老板介紹,大多數電動車的電池規格配置為48V×12A,使用壽命為3年,充一次電可行駛50公里左右。記者詢問更大功率電池時,老板建議,額外加200—300元,可現場更換一塊規格48V×20A電池。在另外兩家車店,電池規格配置上也基本相似,但因不同品牌電池的使用壽命不同,價格也存在明顯差異。車同電池不同,價差最高在500元左右。
“生產企業良莠不齊,是造成電動車投訴日益增加的主要原因。”武漢電動車協會相關人士分析稱,一般選擇電動車出行的市民收入都不是很高,所以首先考慮的是價格,一些廠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低價心態”,便在生產環節中偷工減料,以舊充新,甚至低價購進劣質電池組裝電動自行車,降低成本。
鏈接:
工商提醒:選擇品牌、售后服務網點覆蓋面廣、信譽高的商家,不要只看價格低或只聽商家天花亂墜的宣傳。另外,充電時,要檢查充電插座是否松動,線路之間是否碰線等,而長時間充電、長時間虧電及烈日下暴曬,都會縮短電池使用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