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能無限的SE電池
來源: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日期:2012-4-16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所謂選擇性發射極(SE-selectiveemiter)晶體硅太陽電池,即在金屬柵線(電極)與硅片接觸部位進行重摻雜,在電極之間位置進行輕摻雜。這樣的結構可降低擴散層復合,由此可提高光線的短波響應,同時減少前金屬電極與硅的接觸電阻,使得短路電流、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都得到較好的改善,從而提高轉換效率。
無錫尚德研發的Pluto冥王星電池,最新的轉換效率已達20.3%。
SE結構的電池有很多優點,比如降低串聯電阻,提高填充因子,在絲網印刷工藝下,前柵接觸電阻、體電阻和擴散層薄層電阻對串聯電阻貢獻最大。它也可以減少載流子Auger復合,提高表面鈍化效果,它有效的減少載流子在擴散層橫向流動時的Auger,提高載流子收集效率。再者,它改善光線短波光譜響應,提高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
盡管SE太陽電池目前還沒有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但選擇性發射極電池的高轉換效率,為降低生產成本帶來的效益不可小覷。待工藝技術匹配更加完善之后,在未來的幾年內有望成為光伏市場的熱門產品。
上一篇: 改進蘋果新iPad 3電池續航能力的7種方法
下一篇: 沒有了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