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行業今年可以說是非常艱難,但造成市場訂單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價格問題。”天津恒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學仁在接受采訪時介紹道。
胡學仁分析,動力電池訂單不足,一是材料和電池產品性能有差距,二是新能源汽車示范效果不理想,城市配套設施不完備,三是電動車成本太高導致百姓消費意愿不足,四是電池產品不給力,續航能力不夠。在胡春學看來,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已經從前幾年的18萬元/噸降到目前的11-13萬元/噸,未來還有降價的空間,只要鋰電池的四大材料價格降下來,電池成品價格才能降下來,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的成本才能降下來,市場才能逐步啟動。
“只要有利于市場和消費者,正極材料按照今年的市場情況看,還會降,我們不要懼怕價格戰。鋰動力電池的暴利想法應趁早消除。美國A123就是例子,沒有市場,將電池當奢侈品供著,企業只能死路一條。”胡學仁對中國電池網說。在比克國際(天津)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海濤看來,如產品品質解決,價格合適,鋰電池自行車就是非常大的市場,現在鋰電池只占3%左右,與鉛酸電池的市場來比,鋰電池在電動自行車上的應用比例太小。
天津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理事長龔孝燕介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九個月,天津自行車產銷量達到2856萬輛,電動自行車產銷量達到935萬輛,其中鋰電自行車30余萬輛,均高于去年同期。尤其可喜的是,廣大企業開發中高檔自行車產品的勢頭很猛,一線品牌企業的中高端產品已占據產能的25%-30%,一般產能較小企業也占有大體15%左右的比例。“由于四季度是企業產銷增長的重要發力時段,因此今年行業產銷增長和產品結構調整的成果將會更加喜人。”龔孝燕分析,隨著電動自行車產業調整升級步伐加快和企業生產成本持續上漲,我們應逐步認識到,電動自行車產品低質化是一條死胡同,必須及時掉頭轉向,才能擺脫被動狀態。
據了解,今年富士達電動車公司轉向掉頭最快,他們組織得力人才組建鋰電電動車生產專線,一手抓產品研發,一手抓產銷,爭取今年產銷鋰電電動車6萬輛,出口2萬輛。愛瑪、寶島、雅迪、泰豐小鳥、都市風等品牌企業也都以大投資、大舉措大力開發鋰電電動車產品。這些實力型企業積極開發的舉動,對于引導產業整體有效破解電動自行車產品“兩個2.5%”的低質化格局,推進電動自行車產品結構調整升級有著重要意義。
天津商業大學教授吳愛政認為,加強鋰離子動力電池推廣應用,積極推進電動自行車產品的輕量化、鋰電化和智能化開發,用高品質鋰電電動車產品打開國內外市場,從根本轉變電動車產品技術附加值長期徘徊在2000元以下低水平業態,必將是今后電動自行車升級轉型的方向,而且這必將推動鋰電池的應用范圍擴大,這也是中高端消費者追求品質消費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