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 年三季度以來,作為光伏電池組件主要原材料的多晶硅價格一路下跌,國際成交價格已從55 美元/公斤跌至30 美元/公斤以下。多晶硅交易價格已經接近多數廠商的心理底線及成本底線,近期的交易價格變化趨勢逐漸變緩,價格穩定在30 美元左右。與此同時,下半年以來的多晶硅價格走低導致了光伏產業鏈各主要產品價格的下跌,光伏組件價格也一路走低。
而受到市場影響,過低的價格已經低于二線廠商及部分一線廠商的盈虧平衡線,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紛紛縮減產能利用率,減少虧損水平,大量的二線多晶硅廠商因為成本過高而停產進行技改。由于2011 年底海外光伏市場需求大幅超預期,同時有效產能下降,短期內多晶硅供求關系趨向平衡,價格將有所回升。但是長期來看,我們判斷多晶硅價格還有一定的下降空間,原因是目前價格與世界一線廠家的成本還有一段距離。其它產業鏈環節的廠家也開始加大研發和整合的力度。
相對于組件價格大幅度下跌,光伏逆變器價格總體來說比較穩定,雖然總體上略有下降,但是降幅遠小于組件價格。甚至因為受益于歐洲市場下半年新增裝機量超預期增長,逆變器的價格還有小幅度的回升。
國外多晶硅廠商的成本比國內絕大多數廠商低很多,所以雖然國內的多晶硅產能已經過剩,但是下游廠商仍然從國外進口大量多晶硅原料,原因是國外廠商依仗較低的成本,也大肆降價,出現了進口原料不僅價格較低而且純度更高的現象,擠占了國內多晶硅廠商的市場份額。
圖6是多晶硅進口量的海關數據,可以看到10 至11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下跌,與市場需求減少,多晶硅消耗量下跌有很大關系,同時反映了行業計劃產能的減少。11 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已經有小幅度反彈,可能是需求回暖的預示。根據德國及意大利市場的統計數據來看,2011 年12 月份的需求高漲,確實印證了多晶硅進口量反彈的現象,但是尚未恢復到8 月份的水平。
目前光伏組件的成本約占光伏系統成本的 30%~40%,是影響光伏發電成本的重要因素。2011 年組件價格大幅度下降,全球范圍內的光伏發電成本自2011 年初以來,也一路下跌。根據Solarbuzz 的數據,現在美國工業級光伏發電的價格已經降到了15 美分/千瓦時。
2011 年,光伏發電成本不斷大幅度降低,使光伏發電與傳統發電方式相比,競爭優勢在不斷上升。在不考慮清潔能源和碳排放議題的情況下,當前制約全球光伏階躍式發展的主要原因還是發電成本過高。綜合考慮發電效率,穩定性,以及所占用資源,如果光伏發電成本繼續保持下降趨勢,未來幾年在部分地區,光伏發電成本將與傳統火力發電成本持平,成為合理的投資對象。因此,光伏行業的長期前景仍舊被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