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澳大利亞上市公司銀河資源有限公司(下稱“銀河資源”)了解到,該公司在張家港興建的碳酸鋰生產工廠將于年底投產,年產量可達1.7萬噸,所產碳酸鋰質量也較高,保證含量99.5%以上。除碳酸鋰加工廠外,銀河資源還計劃在張家港建電動自行車電池生產廠,首批產量將達35萬組。
銀河資源的選擇率先介入電動自行車電池,銀河資源執行董事謝感恩表示:“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政府在政策上支持電動自行車的發展,在市場消費需求外多了一個有力推手。”
近日,國家發布了《關于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的通知》,規定“時速不超過20公里、整車質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為電動自行車最低標準,這加速了鋰電池在電動自行車市場對于鉛酸電池的替換進程。
“國內電池生產廠多使用人力,鋰電池出廠后失敗率在20%左右,而日本與韓國市場容忍度低于失敗率5%,另外,國內廠商生產的產品質量并不穩定,為簽訂長期銷售協議帶來難度。”謝感恩表示,銀河資源電動自行車電池生產廠將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去年也悄然以個人名義投資銀河資源。在銀河資源發行一筆約6000萬澳元的可換股債券時,李書福以其私人公司Strong Target International的名義認購了3000萬澳元(約1.94億元)的可轉換債券,到2013年可以轉換為公司股票。
外界曾猜測,銀河資源將聯合吉利汽車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進行技術研發。謝感恩表示:“李書福目前僅僅是銀河資源的可轉換債券投資者,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還沒有成熟,電動汽車的上游、下游、環境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比如究竟是采用充電模式還是放電模式,具體標準如何,都存在變數。”謝感恩坦言,對于應用在汽車上的鋰電池,現在中國市場上最看重的是電動自行車市場。
謝感恩表示:“雖然項目還未投產,但公司1.7萬噸碳酸鋰已經和下游客戶100%簽署了承銷協議。”因該廠生產的碳酸鋰最低也達到99.5%的電池級鋰含量,甚至有能力達到99.9%或以上的含量,因此頗受市場歡迎。
因智利SQM、美國FMC、德國Chemetall三巨頭主導著全球70%以上的碳酸鋰產能。后兩者已從7月1日起聯手提價,提價幅度在20%左右。而銀河資源正通過上下游整合策略,向上游礦山作出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