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國家環保部開始對重金屬污染進行專項整治,以降低重金屬特別是鉛對群眾的危害。我省是冶鉛大省,也是鉛蓄電池使用大省,然而如何規范這一行業,既滿足社會的需求,又滿足環保要求,尚缺乏一個適合的標準,鉛蓄電池行業正經歷著重新洗牌。
產業下游:“高價也拿不到貨”
“電動車都漲價了,漲四五次了,主要是電池漲得多。”9月1日,在鄭州市黃河路電動車市場,一位品牌電動車銷售人員說。在航海路電動車城,一家鉛蓄電池企業的銷售人員孫華說,一個星期前他們的電池剛漲過價,現在又漲了。48伏20安的電池1000元一組了,而且“高價也拿不到貨”。記者采訪多家鉛蓄電池代理商和分銷商,都得到了同樣的答案。
今年5月份,我國開始對涉重金屬行業進行專項整治,全國90%以上的鉛蓄電池企業被關閉或取締,市場上鉛蓄電池供應日益緊張。鉛蓄電池供應不足,首先對電動車行業造成沖擊。電池短缺,電動自行車市場就得停擺。
行業現狀:減產嚴重行業萎縮“
7月底的排查結果顯示,我省95家在建及建成的鉛蓄電池企業,主要從事鉛蓄電池的生產、組裝和回收,目前只有10家在生產。”省環保廳監察總隊總隊長周文獻說。據悉,不僅是我省,全國近2000家鉛蓄電池企業,目前只剩下200多家在開工生產,而且大多減產嚴重。上海一家鉛蓄電池企業鄭州辦事處工作人員介紹,由于這次整頓,工人知道了鉛的危害,很多都不愿干了,公司一天只能開工五六個小時。
老的企業關門,新的企業難建,導致鉛蓄電池行業極度萎縮。孫華,浙江省上虞市一家鉛蓄電池企業的銷售商,他說他們公司原本想在濟源市建廠,投資幾千萬元,但就是環評辦不下來,只好作罷。
治理緣由:工藝落后污染嚴重
周文獻介紹,我國鉛蓄電池企業工藝落后,設備簡陋,很容易造成污染。“大部分都是手工操作,很多企業都沒有防護措施,部分企業只靠抽風機抽鉛塵,防護效果較差。”
經過一系列血鉛事件后,我國環保部門決心對涉鉛行業進行徹底整治,門檻大幅提高讓許多企業面臨淘汰。5月18日,環保部發出通知,要求“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落實500米的衛生防護距離、建立重金屬污染責任終身追究制等。
“若按國家要求,我省大部分鉛蓄電池企業都得關掉,我省人口稠密,土地緊張,這一防護距離企業更難做到。”周文獻說,目前我省要求達不到500米衛生防護距離要求及不能保證污染排放安全的企業,“一律先停下來再說”。
行業展望:將制定防污新標準
據悉,鉛蓄電池行業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各省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標準。在衛生防護距離上,天津和廣東執行的標準是300米,浙江是500米。
周文獻說,企業如果技術工藝和防護措施好,污染范圍就小,可以適當降低衛生防護距離要求。“我們正在參照安徽、浙江等地,研究適合我省的標準,可能適當降低距離要求,但要求企業提高技術工藝和污染防治水平。目前正和工信部門協調,然后報省政府批準。”
他介紹,要想達到這一標準,就需要企業具有較強的實力進行技術升級和改善污染防護措施,從而達到保留行業生存空間,又實現行業優勝劣汰的目的。
新標準一旦獲批實施,意味著鉛蓄電池行業要面臨大洗牌。據悉,環保部門會扶持實力較強的企業,幫助其做大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