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制提高電池轉換效率新方法
來源:科技日報 日期:2011-9-16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美國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新方法,對一塊鎢的表面進行操作后,其釋放出的光波能被光電池最大限度地利用。領導該研究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軍用納米技術研究所(ISN)的工程師伊恩·塞蘭諾維茨團隊在鎢的表面蝕刻了數十億個納米大小的凹坑。當鎢吸收熱量時——不管熱量來自于太陽、碳氫燃料、正在衰變的放射性同位素還是其他熱源——其會發出亮光,而且發射光譜不斷變化,因為每個凹坑就像一個諧振器,能釋放出特定波長的光波。
他們基于此制造出了一塊紐扣電池,其由丁烷提供燃料,運行時間是同樣重量鋰離子電池的4倍,當電力耗盡后,只需加入少量新鮮燃料,就能立即給該電池充電。他們還制造出了另一塊由一種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提供熱源的電池,其能持續發電30年,不需要添加燃料也不需要維修保養,有望成為執行長時間太空飛行任務設備的理想電源。
塞蘭諾維茨確信,進一步的研究可將這種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3倍,“屆時,新電池能讓智能手機持續使用一周。”
上一篇: 天合技術創多晶硅組件輸出功率世界紀錄
下一篇: 沒有了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