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制造基地的道路上,重慶又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昨日,新普科技電池模組中國第二生產基地簽約儀式隆重舉行,這是 重慶引進的又一個筆記本電腦戰略物資項目。全球最大筆記本電池生產商新普公司正式落戶,標志著重慶實現了筆記本配套體系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市長黃奇帆出席簽約儀式。副市長童小平、新普公司董事長宋福祥代表雙方簽署投資協議。
哪個地方是零部件產業集群,哪里就是電子產業高地的所在地
電腦零部件包括戰略性、關鍵性和一般性零部件。作為生產筆記本電腦的重要戰略物資,電池在整個產業鏈中舉足輕重。CPU、電池、硬盤等一類的戰略性零部件的生產商一般在當地筆記本電腦生產企業起步2—3年后才會落戶。
臺灣新普公司是筆記本電腦電池專業制造廠商,全球行業排名第一,年產量約3000萬組電池,市場占有率約25%左右,主要客戶包括惠普、宏基、戴爾等,此前在大陸只有江蘇常熟一個基地。
位于西永綜合保稅區的新普科技電池模組中國第二生產基地,占地面積約200畝,投資總額9001萬美元,主要從事筆記本電腦鋰電池組及相關零部件的生產和銷售。按照計劃,該基地將于明年6月建成、8月投產,2012年形成年產2000萬塊筆記本電腦電池的能力。
黃奇帆說,筆記本電腦加工基地是一種加工貿易,由品牌商、代工商及零部件供應商三方組成。品牌商提供單子,代工商組織大規模生產, 零部件廠商提供關鍵零配件。招商過程中,不能只重視品牌商和代工商,三個方面缺一不可。他認為,電子產品的高科技表現在零部件的技術和制造,哪個地方是零 部件產業集群,哪里就是電子產業高地。與零部件產業集群相比,組裝廠本身并沒有太多的高科技含量,只是組織幾萬、幾十萬人實施大規模生產。而零部件產業則 是筆記本電腦、電子產業的核心,是做“腦細胞”,是高科技。
黃奇帆舉例說,液晶模組是高科技,一個8代線面板廠,需要幾十億美元投資;電池也是高科技,任何筆記本電腦、手機,掌上用的東西,都要用電池,電池要輕要薄,要能反復使用,還要容量多。
新普公司在重慶建立生產基地,意味著重慶的電子產品基地,筆記本電腦基地增加了非常重要的制造力。
當宋福祥表示,希望在未來十年轉向發展用于混合動力汽車的高功率電池時,黃奇帆表示關注,他說,“重慶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有著豐富的市場潛力”。
重慶為投資商、品牌商及各種企業提供了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服務,各方產生了良好的互動
為了引進新普電池,實現配套體系質的跨越,市經信委和西永微電子產業園組成聯合工作團隊,和新普公司經過多次專業談判,終于就投資 協議達成一致。在有關市級部門支持下,新普僅用10天時間就辦理完成新普科技(重慶)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冊手續。對此,宋福祥在簽約儀式上高度評價:“全中 國沒有一個地方擁有像重慶這樣認真、高效的團隊。”
宋福祥在簽約儀式上向臺灣企業發出邀請:“重慶五六年后會非常繁榮,臺灣企業必須到重慶。”他由衷地表示,今后會把大部分業務轉移到重慶。
對于宋福祥提到的筆記本電腦和電子產品集群引進中的高效率,黃奇帆說,“重慶為投資商、品牌商及各種企業提供了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服務,各方產生了良好的互動。”
四大優勢助推重慶電子產品制造基地建設
重慶能讓品牌商、代工商最終落戶的第一個原因,在于系統規劃零部件產業集群,力爭做到80%的筆記本電腦部件本地化。黃奇帆舉例, 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短短一年間,筆記本電腦所需要的100多種零部件企業中,重慶已引入了包括新普在內的60多個企業。預計明年這個時候,絕大部分零部件 企業都能在重慶落地,屆時,零部件的運輸成本、物流成本將大大降低。而與此同時,如果這些生產商在重慶落地,也將大大作用于成品制造商、代工商。他們會更 看重重慶,樂意到重慶落戶。
重慶成功的第二個原因,在于建立起獨具特色的內陸保稅區。筆記本電腦加工貿易的特點是大進大出,大量原材料要進口,九成以上產品出 口到歐美。從第一個保稅區在浦東誕生開始,20多年來,我國設立的10多個保稅區都在沿海,特征就是海岸線、邊境線和海關的關境是一條線,保稅區的鐵絲網 代表關境,跟邊防線幾乎在一個位置上,所以沿海地區發展加工貿易有優勢。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兩路寸灘保稅區,程序就大大簡化了。比如,新普的電池一到保 稅區,成了富士康筆記本電腦的組成部分,進保稅港區出關退稅一次放行,到深圳海關就不再查了,沒有二次審核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重慶的保稅區跟沿海保 稅區幾乎功能一致,對重慶的擴大開放意義重大。
“重慶成功的第三個原因,在于降低了出項物流成本,提高了效率,改善了投資環境”。所有的加工貿易都要把東西運到歐洲,運到美國, 運到全世界,需要航空,需要鐵路,需要水運。重慶成功運行了鐵海聯運的專用通道,這個專用通道的鐵路公司和集裝箱運輸公司,收費標準跟上海、深圳一樣,運 輸時間也能保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經新疆、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到歐洲的鐵路今年打通,今后,重慶到歐洲僅需10多天時間。跟從上海、深圳航運到歐洲 相比,大大節省了時間。
黃奇帆說,重慶成功的最后一個原因,在于善待員工。加工貿易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管理好大量的員工,使他們安心工作,是企業競爭力的 重要體現。重慶推出的一系列舉措,給農民工戶籍,修職工宿舍、修公租房,都不要企業老板費心,而由政府的社會管理和服務來提供。企業只管好生產經營的事, 職工出了廠門就進城區進社區,融入社會就是由社會管理。農民工有了戶籍,有了宿舍,不用每年像候鳥一樣地跑來跑去,就能安居樂業。企業有了穩定的職工隊 伍,也就更具有競爭力。
黃奇帆認為,正是因為重慶關注了加工貿易的服務環境,在零部件如何集群、保稅區如何設置、出項物流如何走向世界、職工怎樣安穩等方 面,想得更為周到,服務更為有效,使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商都感覺比較滿意,他們才會落戶。隨著上百個零部件廠商集群供應零部件,重慶形成了一個規模巨 大的電腦零配件產業集群,形成了非常完整的配套體系,為建設國內規模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基地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