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化工產品的廣東榕泰(600589.SH)正在謀求轉型。本報獲悉,該公司正在醞釀從國外進口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向頗為熱點的新能源領域進軍。
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榕泰總經理、前副董事長李林楷表示,建議政府應當加強引導民間資本投向光伏產業,有效啟動內需。
擬購美國生產線
“廣東榕泰一直就有業務轉型的想法,瞄準的方面是太陽能電池領域。公司正在與美國方面進行談判,希望購入相關生產線,預計今年上半年會有結果。據稱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線,但最終能否談妥目前尚無明確的說法。”近日,一位接近廣東榕泰高層的人士對本報透露。
公開資料顯示,廣東榕泰屬于化工行業,公司的主要產品有氨基復合新材料、甲醛及其輔產品、烏洛托品、苯酐、二辛脂等化工材料及其制品,是國內外唯一生產ML復合新材料替代密胺塑料的廠家。近年來,由于規模效應等原因,公司的業績一直徘徊不前,2007年利潤是1.36億元,2008年是1.15億元,2009年是1.09億元,2010年前三季度是1.03億元。
在2009年年報中,廣東榕泰表示,鑒于公司主營產品結構相對較為單一的現狀,公司將依托現有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公司將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投資新項目等舉措,改變目前主營業務產品單一的劣勢。將積極利用有效的融資手段,利用資本市場的有效時機,探索通過收購、兼并或重組的方式,做大做強公司的整體規模,力爭實現公司有效的產品結構調整。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李林楷表示,在節能減排已經關乎國家戰略發展的背景下,迅速加大對國內光伏應用的培育和政策支持,大規模啟動國內光伏應用迫在眉睫。他建議政府應當加強引導民間資本投向光伏產業,有效啟動內需。李林楷另外的身份是廣東榕泰總經理、前副董事長。
“一家化工企業的高層,為何突然將眼光投向了以前從未涉足過的太陽能領域?這一異常情況本身就非常耐人尋味。”澤暉投資公司研究總監楊建對本報表示,“據我所知,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廣東榕泰的實際控制人林素絹是個比較實干的人,一手將公司打造成為國際上氨基塑料類材料生產規模最大企業,但該業務的發展現在已經遭遇到了瓶頸,因此公司對于尋求轉型應當是抱有相當的誠意。”
中金公司3月22日的研究報告則指出,假設我國核電規劃中未獲批文項目以及歐洲在建項目的一半被取消,減少的發電量一半分配給光伏,那么全球光伏的需求將上調13%。中國電力網披露的資料顯示,到2020年,歐洲國家的光伏裝機容量將達4億千瓦,美國光伏裝機容量將達3億千瓦,中國的裝機容量也將達2000萬千瓦,近二十年內將保持高速度增長。
一位券商研究員在分析后指出,如果廣東榕泰引進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線,那么很可能是聚光太陽能。高倍聚光太陽能發電技術被稱為第三代太陽能發電技術,與目前廣泛采用的晶體硅、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相比,具有發電成本低、土地使用面積少、發電效率高、工作溫度寬、能量償還時間短、效率可持續提升等優勢。
近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也表示,“對于新進入光伏產業的資本,我建議一定要有新技術,重復建設沒有意義。比如聚光太陽能、太陽爐煉硅等這樣的第三代光伏技術,我本人很看好。”
或將啟動再融資
廣東榕泰曾在2009年報中透露,要抓住大型石油煉化項目在本地區落戶的機遇,積極創造條件,希望能爭取承接石化中下游化工產品項目。
同年,為了滿足了公司主營業務流動資金的需求,2009年8月,廣東榕泰進行了定向增發,募集資金4.15億元。深圳一位券商化工行業研究員對本報表示,如果廣東榕泰要引進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以公司目前的資金流情況,很可能需要再次啟動再融資。
廣東榕泰2009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00萬元,現金流頗為緊張。截至今年3月,廣東榕泰第一大股東廣東榕泰高級瓷具有限公司共持有公司股票13349萬股,其中已質押的股份累計為12000萬股,占其持有股份總數的89.89%。
廣東榕泰此前亦曾隱晦地提及:隨著今后公司業務的拓展、技術的改造及可能發生的對外投資、收購兼并等,因此公司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為此,公司一方面要加強對公司資金的管理與監控,使公司項目進度與公司現金流計劃協調一致,有效提高公司資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強與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良好合作,開展多樣化的融資方式,以保證公司項目開發資金所需。
在二級市場上,廣東榕泰的股價從最低點的7.5元一度漲至10.96元,漲幅高達46%。該公司平穩的業績亦得到了中國人壽的青睞,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人壽兩個賬戶共持有該股993萬股。一旦廣東榕泰進軍太陽能領域成行,中國人壽無疑將有不小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