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日本松下電器公司與邢臺納科諾爾極片軋制設備有限公司簽訂了設備采購合同。“在日本東京第二屆國際電池展上,松下對我公司產品十分感興趣。可想不到展后不到半個月就下了訂單。”納科諾爾董事長付建新說。
3月3日,在這屆被譽為“世界最大規模”的電池展會上,作為中國唯一參展的電池生產設備,納科諾爾第七代鋰電池極片輥軋機一經展出,就以其高精度和低成本,受到包括日本松下、豐田,韓國LG、三星,美國SAFT、MAXWELL等眾多電池制造商的關注。日本《循環經濟新聞周刊》刊文稱:“日本使用中國制造的設備制作鋰離子電池的時代一經來臨,中國造將改變日本、韓國和臺灣廠商壟斷世界市場的格局。”日本池上交易公司一位高層說:“狼來了。納科諾爾將對我國電池設備界造成沖擊。”
據介紹,極片輥軋機是鋰電池生產的關鍵設備,鋰電池儲能多少、使用壽命長短取決于電池極片的精度。“第七代輥軋機可軋寬度達到800毫米,由它軋制出的極片厚度誤差在2微米以內,完全可以與國際最先進的設備相媲美。”付建新說,“該軋機成本只有日韓同等設備的1/5到1/10,長期供應美國123、韓國CM、日本湯淺等電池制造商。三星、LG、豐田將來我公司考察,日本碾壓機生產廠表示愿意在技術和銷售方面進行合作。”
從一個僅有100平方米的工作室成長為一家現代化高科技企業,從緊追西方到領跑世界,納科諾爾靠什么成長起來?
邢臺經濟開發區有眾多高科技企業,新落成的納科諾爾廠區卻最具現代化,在這里筆者發現了很多新“元素”:董事長的名片竟是一個優盤,員工騎地是鋰電池電動自行車……“心里時刻裝著‘創新’,企業才能進步。”付建新說。
1996年,付建新和同事找到了熟悉的軋輥制造和鋰電池的結合點,進入鋰電池極片輥軋機領域,通過引進吸收,2000年研發出國內第一臺高精度電池極片軋機,之后又借鑒美國設計理念,開發出首條自動化輥壓生產線。“中國要造出最后的電池,必須要有領先世界的極片設備。”不甘人后的付建新開始走以創新提高產品生產效率和精度的路子。
該公司每年拿出銷售額的8%用于科技創新,并先后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燕山大學等高校建立起長期技術合作關系。2005年以來,該公司共獲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20項,獲得國家支持一項,省級支持兩項,并全部實現產業化轉換。在此期間,公司還自主研發出液壓伺服控制系統,該系統與自動測厚系統相配合,使軋制極片的厚度實現了全自動控制,極片的廢品損失率也大大降低。去年,公司共銷售產品140余臺,產值超億元,產品應用于比亞迪、力神、奇瑞、TCL等公司,800型極片輥軋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0%以上。該公司一舉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新能源電池軋機生產企業。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鋰電池生產國,未來鋰電池產業每年將以40%速度增長,2010年國際鋰電池市場141億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500多億美元。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市場也將迅速擴大,車用動力電池對于產品一致性的要求要遠遠高于消費類電子設備。這為電池生產設備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付建新表示,只有遵循“生產一代、設計一代、儲備一代” 的研發路徑,不斷堅持創新,才能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