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內光伏產業“過剩論”一直存在,但是國內光伏巨頭們,產能擴張的步伐絲毫不慢。
日前,國內光伏產業巨頭英利集團在天津寧河的基地開工,該項目投資超過100億元。目前,英利集團已正式在濱海高新區注冊成立子公司,并計劃在濱海高新區渤龍湖總部基地設立區域總部。
據悉,該基地近期產能將達到300MW,而遠期產能要達到1GW以上。如果算上今年新近簽下的衡水基地,英利集團的產能在2012年底就能達到3GW以上。
今年年初,英利集團產能才達到1GW,而預計到2011年底,這一產能就要達到1.7GW以上。英利集團一位負責人在上述天津寧河基地開工儀式上透露,預計2015年英利產能將有望達到6.5GW。
最近一年,太陽能光伏行業異地建廠漸成趨勢,除了英利。2010年8月,賽維LDK也走出江西,宣布在合肥建設1GW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而上個月,另一家河北企業晶澳太陽能也宣布走出河北,在合肥建設3GW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
而光伏行業的領袖尚德電力,則已經在全國擁有無錫、上海、青海和洛陽四大制造基地。海外建廠方面,在尚德在去年底宣布其美國工廠建成投產后,阿特斯太陽能也在最近表示,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設的年產300MW太陽能電池工廠已快建成投產。
但是,2011年全球光伏供需關系出現了新的變化。在需求端,綜合數家主流機構的預測,今年全球需求同比增長在30%左右,增速明顯放緩。在供給端,由于去年市場供不應求,2010年下半年組件廠商開始大肆擴產,而組件的投產周期僅為6-12個月,預計今年內大部分產能都將投產。
中金公司甚至預計,2011年底全球組件產能可能超過40GW。相對于19-24GW的全球需求估計總量,今年光伏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的態勢明顯。
或因為如此,接下來國內光伏產業競爭將更為慘烈,只有品牌好和成本低的光伏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