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小絨面的高效太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來源:中國科學院 日期:2011-3-14 作者: 點擊:
能否有效解決超小絨面高效晶體硅太陽電池的低接觸電阻,是實現該研究方向產業化的關鍵,由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微波器件與集成技術研究室(四室)賈銳研究員帶領的太陽能電池研究團隊近日在該研究方向取得較大進展。
太陽能電池研究團隊通過研究面向大面積生產的離子注入法或者擴散方法較好地解決了難題,研究表明,利用大面積離子注入或者擴散實現二次選擇性發射極,在提升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方面具有明顯效果,可應用于整個光伏行業。
基于超小絨面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是光伏產業界和科研界共同關心的話題,在不大幅度地增加生產成本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對光的吸收和利用,進而提升電池的轉化效率,其研發內容已成為業內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微電子所四室太陽能電池研究團隊在研究中通過在單晶及多晶硅表面形成超小絨面,極大地提高了對光的捕獲和吸收,而同時還引入了新的研究課題“超小絨面的接觸電阻增大的問題”,為此,該研究團隊通過研究并實現了二次選擇性發射極,很好的解決了超小絨面的接觸電阻過大難題。
實驗表明,利用大面積離子注入方法和擴散方法均可以實現二次選擇性發射極,該創新工藝進一步提升了超小絨面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也為離子注入設備在實現高效電池方面提供了一條新的應用途徑。
該項研究成果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在該團隊最新發表于國際刊物J. Vac. Sci. Technol. B 29, 021014(2011)的一篇文章中已應用此項研究成果。
上一篇: 柯尼卡美能達發布標準太陽能電池AK-100/110
下一篇: 沒有了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