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浙江省擁有上市公司背景的超威電源有限公司兩項新發明改寫了行業紀錄,克服了備受外界詬病的蓄電池生產使用中的鉛污染問題和酸霧散發問題。
從浙江省長興縣成長起來的超威電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動力型、儲能型蓄電池研發與制造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自主研發的電動車用智能型鉛酸蓄電池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其母公司超威動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超威動力”,股份代號00951),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正式掛牌上市。
據超威電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明明介紹,自2006年開始,歐盟就頒布指令禁止各成員國進口含鎘的鉛酸蓄電池,同時又封鎖、限制技術轉讓和交流,導致中國出口產品受挫。超威公司同有關高校與科研院所組成聯合攻關小組,利用三年時間研發出“無鎘鉛蓄電池多階段內化成工藝”。這項改造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技術,實現電池不含鎘、生產過程與傳統工藝相比節能28%、節水90%,有效解決了傳統工藝生產中大量含鉛含鎘廢水排放的行業技術難題。浙江省科技廳、浙江省經信委、浙江工業大學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對這一工藝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認為其符合國家清潔生產、節能環保的發展要求。
超威公司另一項新發明是“連體壺”,又稱酸霧收集器,就是將蓄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對散發出來的酸霧通過一個封閉的裝置進行有效回收和利用,達到大幅減少酸霧和有害氣體排放給空氣造成的侵害,使充電車間的空氣保持清潔、清新,改寫了產品生產過程中有害氣體排放給空氣造成侵害的行業紀錄。目前,這兩項發明均已申報或擁有了部分自主知識產權。
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前景被看好。行業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成本低、推廣技術較為成熟,鉛酸蓄電池成為實現新能源汽車盡快推廣的選擇之一。近幾年間,超威集團在太陽能風能儲能電池、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研發方面,累計投入技改和科研經費達3.4億元,并已全部實現量產,磷酸鐵鋰電池也在研發和試制之中。特別是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領域,超威公司已和吉利、江淮、東風小康等20多家國內電動汽車廠家建立了穩固的供貨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