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第三屆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年會在京舉行。兩院院士周干峙、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等專家呼吁鉛酸電動自行車企業要加強規范自律,積極做大做強,才能推動產業的不斷轉型升級。
對于今年“談鉛色變”的輿論,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指出:“電動自行車本身是一個節能、綠色、環保的行業。所謂的環保整治,只是整治那些低水平重復建設、生產及環保技術落后的中小企業。鉛酸電池行業本身也不是一個污染性的行業,通過整頓后,環保和技術實力強的大企業將得到更好的發展。”他認為,國家對鉛酸蓄電池行業的規范整治采取“打拉結合”的方式,即一方面要通過行業整治淘汰不規范的企業,一方面要加快鉛酸電池的轉型升級,為行業開辟一個積極發展的通道。這一觀點也在年會上獲得了專家和企業的認可。
不少電池企業坦言,鉛酸電池在使用過程中沒有任何污染,而生產污染只要加強管理,是完全可控的。浙江新需能電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少屏道出了從客觀生產環境和主觀職工行為習慣兩方面防控污染的有效方法:“一方面是通過生產檢測及環保設備的升級換代減少污染源;另一方面通過對員工職業生活的行為進行教育、引導,從而在主觀上規范降低職工污染的概率。”
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動車用動力電池生產企業,面對鉛酸蓄電池的環保整治及市場變化,浙江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行業整治的出發點就在于保證產業發展的持續性。通過此次整治為規范的企業贏取更多發展空間和機遇。目前,電池行業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注重環保,同時還要加快電池工藝技術創新和改進,做新型現代化電池企業,使產品與國際社會同步接軌。”
北京大學中國能源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綠色能源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易昌良介紹道:“美國統計數據顯示,鉛酸電池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鉛污染遠遠小于發電、航空和煉鋼。這表明,通過多年的技術改進、工業革新和設備升級,我國很多規模較大的電池企業完全做到了安全和清潔生產。只要企業自身努力,社會監督,政策引導,鉛的污染可以有效控制。像天能、超杰這樣的企業,都在清潔能源管理和技術升級中不斷進行自我規范,是我國清潔生產的榜樣。中國的鉛酸電池生產依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行業要保持信心。”
華夏電源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對國家部委的整治,行業應該積極響應和支持。在行業整治之前,在環保部有環境備案的有1700家,在產的大大小小總計約為3000家左右。我國鉛酸蓄電池的產能實際上跟美國的產能基本持平,但是整個美國鉛酸蓄電池的生產企業僅有大概30家左右。環保整治可以促進行業重新洗牌,對于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
與會人士估計,2012年,我國大型鉛酸電池企業的產能將擴大一倍,在激烈的市場爭奪中,企業需要從環保、品質、服務三方面提高競爭力。在通過政策整治和市場洗牌的壓力后,行業還需要獲得更多積極層面的支持,更好地落實環保工作、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