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正集團員工在搭建電動車
溫州的汽摩配產業發達,能制造整車也成為許多溫州企業的一個夢想。去年以來,華正集團利用自身的核心技術優勢,順利地制造和銷售了50多臺電動汽車,實現了制造整車的夢想。同時,企業也順利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
當然,整車生產許可證不是那么好批的,在沒有整車許可證的前提下,華正集團制造的50多臺電動車,主要是用于垃圾清運、巡邏以及高爾夫球場等場地用車。
據華正集團辦公室主任金其陽:“華正集團目前的核心產品是研發成功的兩種動力電池,這是電動汽車的核心。擁有了該項技術,華正集團今后不但可以生產電動汽車,也可以成為中國電動汽車廠家的核心配套企業,此外,鎂基鉛酸電池將進入航天配套領域。”
華正原來是蒼南縣的一家塑編龍頭企業,塑編產品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最多時擁有2000多員工,年銷售額達到3.3億元。但是塑編行業是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崗位多,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據介紹,近年來,蒼南、平陽一帶的塑編企業產品利潤率不到5%。產業急需轉型升級。
抓住契機 加快發展
在新能源蓬勃發展的今天,華正借以這樣良好的契機。目光瞄上了新能源領域。2008年,華正集團在維護好塑編產業生產和市場的同時,先后投入3000多萬元,與浙江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達成合作,共同開發使用于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旅游觀光車和混合動力車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目前已經研發成功了四大類型的動力電池;2009年又與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合作,共同開發應用于航天領域的鎂基鉛酸電池,華正也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該項技術的民營企業。
據介紹,采用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電動摩托車和汽車,與目前市場上廣泛應用的鉛酸蓄電池相比,在同等體積和重量下,蓄電量和壽命均提高30%。而兩種電池的市場價格大體相當。同時,與塑編產業相比,新能源電池產業60人所創造的財富,與塑編產業1000人所創造的財富大體相等。
去年,華正集團正式注冊組建綠翔電動汽車有限公司,開發生產“綠翔”電動自行車、摩托車、清潔車、觀光車、巡邏車和高爾夫球車等,計劃形成一家年產50萬輛電動車和60萬套配散件的大型新能源企業。目前,“綠翔”電動自行車、摩托車和電動汽車均已經順利下線,并拿到了電動摩托車的生產許可證,預計今年公司生產銷售電動摩托車1.5萬臺到20萬臺。
兩大高性能電池
研發成功的磷酸鐵鋰和鎂基鉛酸兩大高性能電池產品,均屬于國家“863”和“973”重點計劃支持產業,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礦山機械、醫療器械以及軍事航天等高精尖新技術領域,產品的主要性能特點為,啟動電流大、循環使用壽命長,安全無污染,是目前市場上鉛酸蓄電池的最佳替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