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鋰電概念成了牛股集中營,而部分個股基本已經修煉成“妖”。新能源行情正在向縱深演進。無論是近期還是今年,鋰電池概念均當之無愧地成為最耀眼的明星。
獲利概率90%
今年以來,鋰電概念的股票出現瘋狂上漲,先是德賽電池狂飆,之后成飛集成接過接力棒,最后演變成佛山照明、佛塑股份、動力源及振華科技等一批概念股集體跟進。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4日的最近三個月,31只鋰電池概念股票,除了華芳紡織、ST偏轉、ST華光分別下降7.02%、7.53%、4.24%之外,其它的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也就是說在近三個月,鋰電池概念的股票中,近90%的股票是上漲的,只要投資者選擇鋰電概念的股票,分享收益的幾率是90%。而且這31只股票的平均上漲的幅度是29%,分享收益率近三成。
華夏成背后推手
危機中的佛塑股份和佛山照明“兩佛”股價堅挺,罩在洋垃圾陰影下佛塑股份自7月1日至24日已漲了27.3%,而陷在泄密門的佛山照明在7月1日至24日上漲了53.70%。
佛塑股份在8月24日創了今年的新高15.88元。這一回,機構似乎有先見之明,在今年的半年中,顯示有34家機構在上半年對公司進行調研,包括16家基金和14家券商。半年報同樣顯示,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7家新進的機構,包括華夏基金公司旗下的4只基金、上投摩根的一只基金和兩只社保投資組合。去過佛塑股份調研的華夏系共持有4939.78萬股佛塑股份,而佛塑股份自7月1日至今已漲了27.3%,華夏在佛塑股份上獲利已近三成。
而佛山照明的半年報也顯示,今年上半年,佛山照明共25批次接待68家機構的調研。半年報的流通股東中出現了9家機構的身影,包括華夏旗下的兩只基金和泰信系的兩只基金,泰信的兩只基金都在二季度對佛山照明進行增持,而華夏優勢增長卻在二季度買進3614.79萬股,一躍成為第二大流通股東。
另外近三個月有四家機構推薦買入佛山照明,兩家推薦增持,雖然機構唱好佛山照明,但是卻又不買佛山照明的賬。8月20日和8月23日,都出現了機構獲利拋售佛山照明的情況。
真正沒有贏利點企業
近來,市場緣何大炒鋰電池概念?據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由于鎳氫電池的一些技術性能已經接近理論極限值,從2010年開始,汽車制造商開始大幅提高鋰電池作為動力源的比例,引發近期股市上鋰動力電池概念熱炒。今年5月19日,國家又發布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在月底出臺的消息,更讓相關的鋰動力電池板塊表現驚人。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目前兩市雖有多家鋰電池廠商,如億緯鋰能、德賽電池等,但符合未來行業發展方向能真正批量生產用于汽車的大功率動力鋰電池的廠家卻沒有。億緯鋰能號稱是國內鋰亞電池龍頭廠商,但其產品運用在智能儀表、汽車電子、電子安防等行業,并非車用動力電池。此輪走勢完全獨立于大盤的德賽電池主營聚焦的是移動電源,旗下子公司控股75%的惠州聚能也只是進行動力電池的前期研發工作,市場炒作的是其參股39%的億能電子公司開發的電動汽車電源系統管理,雖然該技術領先,但目前也只是和長安汽車有合作,對公司業績貢獻尚不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