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大幕正式拉開,國家扶持政策從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共服務領域拓展到市場容量更大的私人消費領域。今年6月,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補貼試點政策的出臺打開了私人消費補貼的大門。業內人士認為,私人消費市場領域的拓展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走上了快速發展的“正軌”。
對此,資本市場也是心領神會,新能源汽車領域受益或可能受益的上市公司不斷成為市場的熱點。從新能源整車生產商到動力電池,再到上游電池材料,整個產業鏈上的焦點公司你方唱罷我登場,二級市場表現好不熱鬧。在車用新能源領域,電池所占成本最高,所能產生的附加值預計也最高,其中鋰電領域人氣最為旺盛。
鋰電將成主流動力電池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增加了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組件。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最為核心的環節。在新能源汽車新增組件中,電池系統占新增成本的絕大部分,這個環節預期產生的附加值也最高。根據測算,動力電池在純電動車的成本構成中高達60%。
目前適合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源的電池主要有鉛酸蓄電池、鎳氫動力電池以及鋰離子動力電池,業內普遍認為鋰電池將成為主流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有重量輕、比能量和比功率高、體積小、循環壽命長、無記憶性、自放電率低、溫度適用范圍廣等諸多優點,而且擁有較大的技術提升和成本下降空間,因此從中長期來看,鋰電池將逐步實現在動力電池市場對鎳氫電池的取代。
投資鋰電把握四大領域
從結構上看,鋰離子電池主要包含四部分: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及超薄銅箔鋁箔等輔助材料。其中正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是最核心的三種材料,直接決定電池安全性能、容量,占鋰離子動力電池成本的70%以上。目前常用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有鈷酸鋰、錳酸鋰、鎳酸鋰、三元材料以及磷酸鐵鋰。
相比較而言,磷酸鐵鋰是目前最理想的正極材料,它放電功率高、成本低(約18萬~20萬元/噸)、可快速充電且循環壽命長(1000次以上),在高溫高熱環境下穩定性高。
負極材料主要以石墨、石墨化纖材料等為主,生產技術壁壘較低,上下游穩定的供應關系是行業競爭的關鍵,競爭格局相對穩定。我國已有不少企業從事鋰電負極材料生產。。
隔膜對鋰電池的安全性能有極大影響,在鋰電池的成本構成中占有約25%的比例,但毛利率高達70%,是動力鋰電池中盈利能力最強的部分。國產隔膜從2005年才開始上市,但與國外比,國產隔膜的厚度、強度、孔吸率不能得到整體兼顧,且穩定性一般,主要供應中低端市場。
電解液占鋰電池成本的15%左右,毛利率約為40%。目前全國產能約1.8萬噸,供需基本平衡,但未來新能源汽車車對電解液需求拉動較大。
另外,電解液的主要原材料是六氟磷酸鋰,占電解液成本50%以上。由于生產技術難度高,電解液市場目前被日本幾家企業壟斷,我國企業尚未完全掌握其生產技術,目前試制六氟磷酸鋰的上市公司主要是江蘇國泰和多氟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