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的出臺,鋰電池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時期,處于產業鏈上游的鋰資源企業也將進入黃金時代。正式在此預期下,一些上市公司紛紛“加碼”,擴大碳酸鋰產能,并銳意進軍門檻較高的電池級碳酸鋰領域。
需求方“暗潮洶涌”
從7月份開始,從北京到天津,從江蘇到上海,從福建到深圳,從廣西到四川,都紛紛開建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其中,北京還出臺了首部電動汽車充電站標準;而上海將在今年底擴建360個充電機,3年內有望達到5000個。根據規劃,國家電網公司將于2015年建成1700座公共充電站和300萬個交流充電樁。這些充電站一方面需求碳酸鋰等原材料,另一方面也將帶動新能源汽車的迅速擴張,從而拉動鋰電池市場。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稱,在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下,鋰電池將成為碳酸鋰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2010年全球碳酸鋰需求量同比增長10%至75598噸,2010年至2013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
頗讓人意外的是,目前碳酸鋰價格依然平靜如水。不過,在需求方“暗潮澎湃”的建設中,不少公司已將目標放在電池級碳酸鋰上,如果潛在需求一旦爆發,相關上市公司將迎來新的暴利時代。目前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值得關注的至少有西藏礦業、中信國安及鹽湖集團等三家公司。
西藏礦業砸巨資建鋰項目
西藏礦業擁有世界第三大、國內第一大的含鋰鹽湖扎布耶鹽湖,今年5月,西藏礦業披露定向增發預案,公司擬募資15億元,其中近10億元投向3個鋰項目。
2009年,西藏礦業僅生產1000噸碳酸鋰,遠低于現有5000噸的年產能,占公司營業收入的7.54%,但虧損額高達6534萬元,主要是因為扎布耶鹽湖產量一直上不去,導致鋰精礦生產成本過高,此外,白銀扎布耶提純生產線因原材料不足而產生停工損失。
根據定增方案,公司將用募集資金對現有5000噸碳酸鋰精礦產能進行技術改造,改造后產能將達到8000噸;同時,公司將進行二期1.8萬噸鋰精礦的建設生產,屆時將形成鋰精礦年總產能2.6萬噸。此外,公司還將進行白銀扎布耶二期工程的開工建設,未來將新增1萬噸鋰產品產能,其中包括5000噸電池級碳酸鋰、2000噸工業級碳酸鋰和3000噸氫氧化鋰。
據悉,公司今年的碳酸鋰產量可能為3000到4000噸。
中信國安涉足電池級碳酸鋰
中信國安是另一家擁有含鋰鹽湖的上市公司,其子公司青海國安擁有西臺吉乃爾鹽湖獨家開采權,該鹽湖氯化鋰儲量為308萬噸。2009年,公司生產5000噸碳酸鋰,盡管與前兩年相比產量上了新臺階,但總體產能利用率仍較低,僅占目前碳酸鋰產能2萬噸/年的25%,據了解,公司產量提升的主要障礙在于提煉和工業化生產的技術問題沒得到徹底解決。
在此背景下,中信國安目前已和日本豐田通商會社、成都開飛高能化學工業公司簽訂了合作意向書。與日本豐田通商的合作,旨在提前為產能擴張后的碳酸鋰銷售開拓海外市場,同時雙方也可能在電池方面有進一步的合作。與成都開飛公司的合作意向包括雙方共同投資興建電池級碳酸鋰生產廠,借此涉足電池級碳酸鋰生產領域。
2010年,公司產量將再次大幅增長,預計可達10000噸以上,而遠期規劃是建成年產碳酸鋰3萬噸的生產線。
據了解,在鋰的產業鏈中,工業級碳酸鋰、氫氧化鋰和氯化鋰是上游產品,在其之上可衍生出金屬鋰、電池級碳酸鋰、丁基鋰等高端產品。但由于生產環節不穩定,設備頻繁檢修,以及我國的鹽湖處在青海和西藏等高原地區,能源、淡水、交通及水文氣候的變化都給碳酸鋰的生產帶來一定難度,因此碳酸鋰的產量一直大大低于設計產能。
鹽湖集團引外援開發“鋰想”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外,鹽湖集團在碳酸鋰領域的“動作”也不小。7月16日,鹽湖集團披露,旗下藍科鋰業引進新股東青海佛照,雙方將在碳酸鋰行業上謀求共同發展。鹽湖集團擁有察爾汗鹽湖豐富的鋰鹽資源,藍科鋰業現有年產1萬噸的高純優質碳酸鋰項目,而青海佛照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吸附法鹵水提鋰技術和生產經驗。
數據顯示,工業級碳酸鋰價格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就維持在30000-35000元/噸左右,略高于礦石提鋰的生產成本,而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比工業級碳酸鋰高出8000元-10000元每噸。
金元證券分析師孫凡認為,工業級碳酸鋰價格表現可能不及市場預期,主要在于市場依然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且技術門檻低產能擴張快,而電池級碳酸鋰則因為技術難度大,未來產能相對不足,與工業級的價差可能會進一步拉大。此外,碳酸鋰的成本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預計西藏礦業募投項目2013年達產后,1噸碳酸鋰成本可控制在2萬元左右。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分析員蔡宏宇認為,如果碳酸鋰需求出現高于預期的爆發式增長,由于鹽湖產能擴張面臨的制約因素較多,碳酸鋰產量的擴張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供給方出現的真空將推動碳酸鋰價格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