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浙江省蓄電池行業協會于5月10日起試行將鉛酸蓄電池的價格上調了4%,目前天能、超威、惠豐、昌盛等多家蓄電池企業已據此上調了自己電池的價格。近期倫敦金屬市場表現低迷,自5月4日起倫鉛累計跌幅已逾20%。在這樣一個震蕩的格局中,蓄電池企業卻選擇提價,這是“逆勢”而為?還是出自蓄電池企業自身的苦衷呢?
據SMM調研了解,自3月以來,動力型鉛酸蓄電池企業開工情況良好且穩定。企業反復強調目前的問題不是產量小而是電池售價始終提不起來致使利潤空間極度狹窄。因為之前的電池價格是根據13000元/噸的鉛價所定。然而時移事易,今年的鉛價已逐漸企穩于15000元/噸上方,利潤空間的縮水可想而知。為了使企業走出產量提升,產值不增反減的窘境,才有了此番提價。相關人士也表示,這樣的提價是常規行為,并不是今年才有,且今年的提價幅度屬于溫和。
由于此次提價決定于5月10日,當時LME鉛價穩定于2050美元附近,配合企業良好的電池銷量,使提價具備了內外部條件。但隨后基本金屬便遭遇大幅跳水,倫鉛探低于今年新低1740美元。國內鉛錠的成交價也隨之回落至14500元/噸左右。面對這種環境下的電池漲價,電動車企業并不認可。根據蓄電池企業的反映,上漲了的電池價格目前并沒有被下游接受,電動車生產商反而以其成本下降為由希望電池價格可以比之前更低。電池漲價是否站得住腳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另外,此番鉛酸蓄電池的提價并不表示電池需求有了爆發式的增長,因為這是蓄電池企業為了擺脫自身面臨的困境而被動做出的調整,鉛的總體消費仍處于平穩狀態,短期內我國精煉鉛現貨市場供應充足的局面不會被改變。而值得注意的是,面臨這種難題的不僅有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對于冶煉企業而言,高企的礦成本和始終上行無力的鉛價也是拖累其生產發展的一對矛盾體。這意味著在目前這種“家家各有一本難念經”的情況下,我們國內的鉛市急需金融工具來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