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業再遭政策風暴。
近日,業界傳言,商務部擬將多晶硅列入六大“高能耗,高排放”的“兩高”行業名單,這則消息在業內迅速蔓延。
“多晶硅行業一直被誤解,如果這個政策下來,對整個光伏產業都是個大利空。”一位多晶硅企業負責人在電話中表示。“確實有過把多晶硅列入兩高的想法,但目前還在討論中,爭議也非常大,結果如何,目前還不好說。”6月10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務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盡管目前政策仍不明朗,但整個多晶硅行業已經如坐針氈:一旦被列入“雙高”,此前享受的各種政策優惠都將隨著消失,多晶硅產業將面臨空前危機。
商務部擬定調多晶硅“兩高”
這個讓整個行業掀起風暴的政策來自于商務部5月18日和5月24日的兩次研討會。
一位與會人士向記者透露,在5月18日的第一次討論會議上,商務部本打算征求行業協會的意見,將整個光伏行業同鋼鐵、化工、有色、建材、造紙等六大行業一并列入“兩高”的名單。在會議上,各大協會負責人對此進行了激烈討論,“雖只是征求意見,但多位專家對將光伏列入名單表示強烈反對。
會議上,商務部認為,多晶硅一直是高耗能行業,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多晶硅生產耗電量每噸在2萬千瓦時左右,而同為高耗能產業的電解鋁,用電量每噸為1.45萬千瓦時。
“不能這么計算,看能耗還看附加值,鋼鐵每噸4000多元、電解鋁每噸1萬多元、而多晶硅每噸增加值40多萬元,這沒有可比性。”江蘇中能副總經理呂錦標說。
5月18日的商務部研究會因為爭議并未形成實質性意見,在5月24日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之后,商務部表示,不再將整個光伏行業列入“兩高”目錄,僅將光伏的上游多晶硅列入。
“這個決定明顯倉促。”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向記者抱怨說,這更像是為了完成節能減排目標而匆忙決定的,“之前負責多晶硅的一直是工信部和發改委,商務部并未介入,這次沒有對企業進行調研,也沒有組織企業進行討論。”
在5月24日的會議之后,關于將多晶硅列入“兩高”的信息流傳出去之后,整個行業風生水起。江蘇中能、賽維LDK、洛陽中硅等多個巨頭紛紛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了不同意見。
一位商務部內部人士表示,在這個消息“走漏風聲”之后,商務部正面臨空前壓力,這次征求意見是否會以政策形式推出,目前尚無具體時間表。
行業集體反擊
據悉,目前,由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和電子材料協會聯合起草的“關于將多晶硅列入兩高的不同意見”報告已經遞交給商務部。
“這次上書,主要執筆者是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和多位業內專家,大家在經過討論后形成書面形式,最終由李俊峰將此信件當面交給了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就是這幾天交的,反饋沒這么快。”6月9日,一位參與此意見討論的專家對記者透露。
據記者了解,此意見主要從產業發展現狀和每萬元GDP的耗能比等多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主要核心就是反對將多晶硅列入“兩高”,多晶硅目前的生產不存在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問題。報告中舉例說,去年全球多晶硅產量接近7萬噸,其中5萬噸來自非常注重節能減排的德國和挪威等地,“如果說高污染和高耗能,那么這些發達國家絕對是不會去搞的。”
而據記者了解,江蘇省商務廳也已經收到了省內多晶硅企業的意見書,并上報商務部。
錯誤打擊?
在業界人士看來,如果國內政策真的繼續打壓多晶硅,也就是換了個方式讓外資搶占市場。
中科院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多晶硅需求是4萬噸,其中進口了2萬噸。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多晶硅需求有6萬噸,至少需要進口3萬噸才能滿足市場需求。“這個時候更需要政策支持,而不是壓制,否則外資將對我國市場進行強烈沖擊。”呂錦標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