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20人獲聘“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蘇州CSI阿特斯太陽能總裁兼CEO瞿曉鏵成為江蘇省的唯一。2001年,瞿曉鏵在蘇州高新區創辦CSI阿特斯公司,2006年阿特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09年公司銷售收入約7億美元。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面對歐元的跌跌不休,作為全球太陽能光伏組件行業前十強、江蘇光伏產業領軍企業之一,阿特斯如何看未來?瞿曉鏵的觀點是,加速擴張高端產能,光伏企業才有未來。
提及過去已大半年的這輪海外市場危機,瞿曉鏵仍然神色凝重:“幾乎是一夜之間,市場徹底轉向,人心惶惶。”2009年三季度之前,所有國內光伏設備制造企業都面臨著“狂風暴雨”——迅猛增長的海外需求似乎瞬間消失,海外客戶開始頻頻毀約、延遲付款……去年一季度,市場跌落谷底。據統計,蘇州阿特斯當季的光伏電池組件出貨量還不到2008年同期的1/3,價格狂跌一半!直到去年八九月份,銷量才重新緩慢回升。
回顧這段驚心動魄的市場起伏,瞿曉鏵認為,一場嚴寒并不完全是壞事,殘酷的“洗牌”反而帶來了不少新的變化,其中很多是趨勢性的利好因素。譬如:國內光伏設備制造企業盈利率普遍上升,全球市場占有率不降反升,自有技術明顯增加。以阿特斯為例,去年銷售劇減時期,稅后凈利潤率竟然一舉超越了10%,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國際、國內領先。
很多人認為,國內光伏電池、組件產能過剩也是此次“寒冬”的重要誘因之一。國內光伏業界的觀點則是,絕對產能并不過剩,低端產能過剩。瞿曉鏵的總結更明確:這是一次結構過剩,也是一次階段過剩。
50%,瞿曉鏵提供了一個數字。這是目前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的自產率。也就是說,供求之間相差一倍!今年全球光伏電池市場仍將供不應求,其中,高端產能的不足將更為突出,但低端產品還會過剩。所謂“高端產能”,即高轉化率、低衰減、具有強大售后服務支持的產品的生產能力。這種產品通常都擁有自有尖端技術,自主知名品牌。
全球能源市場上,太陽能所占比例迄今還不到1%,根本原因是當前太陽能發電成本過高。國內光照較好地區的大規模地面電站,每度電成本折合1.4-1.5元,而火電成本低于0.3元,沿海風電成本不到0.4元。不過,隨著環境治理費用的不斷上升,今后火電、水電等傳統能源的發電成本將會逐步上行而太陽能發電成本將繼續下降。業內人士預期,只要后者下降到一定區域,如達到我省部分企業家所提出的“一塊錢一度電”,則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的需求勢必呈現井噴之勢。
瞿曉鏵坦言,結構過剩、階段過剩雖有其宏觀背景,但并非不可控。對于國內光伏企業——尤其是領先的“江蘇軍團”而言,進一步加速擴張高端產能才是應對良策。而擴展高端產能所需要的技術——晶硅電池光電轉換率的持續提升、硅片的日益輕薄、非晶硅光伏電池的加速商用,等等,都離不開自主創新。只有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才能真正掌握太陽能光電產業的核心技術,在未來的市場寒冬里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