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的骨干企業遼源鋰源新能源公司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車間。
前不久,中國社科院發布《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在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遼源位列全國第二。
曾煤竭城衰的遼源何以會有此驚人之變?有人說,因為遼源上了很多新項目;也有人說,遼源沾了國家政策的光……林林種種,似乎都有道理,但深藏表象之后的卻是遼源大膽探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推進經濟轉型和城市轉型,實現新興高端產業的蓬勃發展。據統計,近年來,遼源經濟幾乎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但城市環境卻日益改善。去年,全市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優良天數達275天,遼源已經在龍山遼水間奏響了低碳、綠色發展的激越樂章。
差異發展,在結構調整中創新升級
2008年3月,遼源被確定為全國首批12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試點之一,寫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標志著遼源轉型工作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迎來了一個金燦燦的轉折點。
如何讓國家的扶持變成遼源轉型發展騰飛的翅膀?遼源決策者在市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會上討論、研究。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老路不能再走了,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差異化發展,在高端、低碳經濟中創出一條新路。
全新的發展理念如勁起的春風,在近百年以煤為綱的土地上,吹生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裝備制造、冶金建材、紡織襪業等新興產業。以鋰源新能源、星源公司、國能生物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不僅開發出具有領先水平的磷酸亞鐵鋰動力電池,還制造出純電動汽車。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首屆“中美清潔能源務實合作戰略論壇”上 ,由遼源鋰源公司生產的轎車、中巴和高級大巴等三款純電動車成為禮賓專用車,引起了廣泛關注。鋰源新能源公司還被中國國際節能減排與社會責任高峰論壇組織委員會評為“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新能源企業”。國能遼源公司每年可“吃掉”遼源地區近20%的玉米秸桿,把玉米秸桿變成綠色電能,每年替代1.8萬噸標準煤,F在,遼源正在申報國家級清潔能源產業試驗示范先導區,進一步做大新能源產業。在新材料領域,麥達斯鋁業、利源鋁業、得亨公司等企業迅速發展壯大。麥達斯鋁業是世界第四大軌道車輛鋁合金車體型材生產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80%。今年3月5日,麥達斯鋁業榮獲德國西門子公司交通技術集團頒發的《優秀供應商證書》。利源鋁業不但生產高速列車車體型材,還生產高級門窗等建筑鋁型材,為蘋果筆記本電腦加工鋁合金外殼。前不久,總投資20億元的世捷鋁業寬厚板項目開工建設,將為遼源打造中國高精鋁加工基地添上重要一筆。
轉型不是另起爐灶。遼源通過結構調整,以冶金建材、紡織襪業、汽車配件等產業為代表的傳統優勢產業再現活力。金剛水泥與中國建材成功并購重組,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擁有21條生產線,躋身全國水泥生產企業前十名。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的入園企業已達300戶,在國內襪業同類產業集群地排名第一,遼源被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棉襪之鄉”。
現在,遼源市的六大接續替代產業實現產值已經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以工業為主的二次產業占到三次產業比重的近六成。
培育優勢,融入長春1小時經濟·生活圈
前不久,有人聽說遼源打造長春衛星城的發展戰略時,感慨地說:“作為一個地級城市甘于做長春的衛星城,這的確需要勇氣和魄力,充分體現遼源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的智慧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創新實踐。”
長春是省內第一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占全省的“半壁江山”,拉動能力舉足輕重。因此,遼源主動與長春“攀親結緣”,在市委五屆四次全會上確定了“打造長春衛星城,建設一個優勢產業為支撐,山水林城四位一體,經濟發展,環境幽美,人民幸福的吉林省中南部重要工業城市”的發展戰略。
為了實現這一發展戰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遼源建成了長遼高速公路,使遼源距離長春不到100公里。今年年初,總投資27.9億元、全長92.1公里的遼源至長春鐵路項目得到了國家鐵道部批復,即將開工建設。便捷的交通使遼源具備了打造長春衛星城的基礎和實力。特別是遼源市與長春市簽訂了長春——遼源1小時經濟·生活圈戰略合作協議,為遼源融入長春1小時經濟圈的開啟了新篇章。如今,遼源與長春在經濟上的聯系日益緊密。麥達斯鋁業是長春客車廠重要的車輛鋁合金型材供應商;利源鋁業為奧迪、大眾等汽車提供鋁型材配件,還為長客軌道列車加工門窗型材;遼源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制泵分公司為一汽提供泵類零部件;星源科技公司、鋰源公司等新能源企業生產動力電池以及電池材料的為一汽電動公交車配套……
為吸引更多長春商家,遼源正在加快建設以國家級清潔能源產業示范先導區、中國高精鋁加工基地、中國新興襪業紡織產業基地和北方最大的水泥和新型建材基地為重點的“一區三基地”, 向長春推出一系列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全面承接長春要素外溢。在吉林大學、東北師大、省藥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下,遼源市的迪康藥業、博大制藥、東豐藥業等一批生物制藥業迅猛發展。博大制藥在省藥物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投產的國家二類新藥“易達生”依達拉奉注射液,單品種產值突破6億元,進入我省藥品生產企業前十強。長春歐亞、長春富奧等企業集團也紛至沓來。
遼源已經搭乘上了長春這列飛馳的列車,正快跑疾奔。
關注民生,讓遼源百姓生活越來越好
在遼源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領導的講話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讓遼源百姓生活越來越好”。正是秉承這個宗旨,遼源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始終把民生工作擺到突出位置,讓市民群眾分享發展成果。
早在遼源推進經濟轉型之初,遼源就爭取到國家和省里的支持,投資10億余元實施了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一期工程,使1萬余戶飽受沉陷之苦的居民搬入新居。緊接著,遼源市又計劃投資73億元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特別是去年,遼源實施建市以來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投資最多的城市升級改造工程,新建改造56條街路和3座橋梁,建設改造水、電、氣、熱、通信管線300公里,靜態投資超過15億元,相當于建市以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總和。特別是大唐遼源發電廠兩臺33萬千瓦機組建成投產,使遼源市區供熱能力提高到1200萬平方米。在去冬遭受多年不遇的嚴寒情況下,遼源700多萬平方米集中供暖面積中,住戶室溫合格率達到98%,超過國家建設部規定的標準。遼源還連續三年實施70件惠民實事工程,集中解決市民群眾在就業、社保、住房、教育等10個方面的問題。僅去年就改造農村泥草房2133戶,養老、失業保險覆蓋面達到90%以上,城鎮醫療保險參保52.4萬人,新農合參合農民60萬人,城市低保兩次提標,市直機關事業單位津補貼全部兌現。農民進城戶籍、子女入學限制全面放開,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全省新農村建設現場會在遼源召開。市政府承諾:困難再多、財力再緊張,惠民實事必須件件落實。
2009年,在第一次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司長文振富評價道:“遼源創造性實施了經濟轉型和城市轉型的‘兩個轉型’戰略,現在接續替代產業初步形成,經濟連年保持快速發展。應當說,遼源在推進轉型工作中積累了比較成功的經驗和做法。這次把第一次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會議放在遼源召開,實際上是一個現場會,學習遼源經驗,供其它資源型城市參考和借鑒。”
如今,遼源已經脫胎換骨,獲得了國家建設部頒發的“中國人居范例獎”,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幢、伊春、古交等多個城市紛紛前來參觀考察。浴火重生的新遼源正按照“培育優勢、差異發展、彎道趕超”新的發展要求,沿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方向大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