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影響力最大的10家骨干汽車企業集團(上汽、一汽、東風、廣汽、北汽、長安、重汽、華晨、奇瑞和江淮,以下簡稱T10企業),共同提出了傳統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協調發展戰略及新能源汽車共同行動綱要,旨在全力推進并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促進我國汽車業由大向強邁進。
新能源發展勢在必行
T10企業提出,目前世界汽車產業(包括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三大挑戰:能源供應和能源安全、區域性的空氣質量及全球性的氣候變暖。車用能源及動力系統的節能環保是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和首要問題,能源多元化、車輛節能與輕量化、排放清潔化、動力電氣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集中到一點,就是要發展節能汽車和以電動汽車為主體的新能源汽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汽車工業目前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存在產業安全及經濟安全等問題,形勢十分嚴峻。一方面,石油安全成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第一制約因素。200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52%,預計未來會進一步增大。另一方面,我國汽車產業面臨嚴峻的節能、減排和減碳壓力,傳統汽車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油耗和碳排放將成為我國汽車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礙。因此,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不僅成為我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汽車人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
董揚表示,汽車行業已經認識到,傳統汽車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及人民生活的重大問題。他希望全社會關注,使得節能取得迅速的效果,以支持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使得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很好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高端技術仍有差距
據了解,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初步建立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三縱”,電池、電機、電控“三橫”的研發布局和技術體系;初步掌握新能源汽車整車開發技術,動力電池和電機取得重要進展,部分產品基本滿足示范運行要求;部分產品實現了小批量生產和示范運營,正逐步向產業化推進。同時,初步形成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體系和測試評價能力。
專家認為,這些年取得的成績雖然顯著,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長期不足,高端技術尚有一定差距;產品缺乏充分試驗驗證與改進,在高端技術和產業化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關鍵零部件的產業鏈尚未形成,大部分關鍵原材料、零部件及制造裝備依賴進口,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和投入尚不明確;標準體系的完整性和實用性有待提高,產業化能力亟待提高;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有關的傳統汽車技術,如整車電子控制、輕量化、電空調、電制動、電轉向、機電耦合傳動系統等,也存在很大差距。
為此,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需要各有關行業協作攻關,需要舉全國之力,共同推進發展。
節能強國還需“達標”
按照國內外的慣例,一個國家能不能稱得上汽車強國是必須要符合幾大標準的,在汽車產銷量方面,中國已沒有問題,另外,自主品牌所占據的份額及質量技術也大有長進。但除了上述標準外,專家提出,未來的汽車強國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擁有動力系統生產線,能夠融入全球汽車網絡,擁有主要的全球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并有引領全球汽車發展的責任和能力。相對于美國、日本、德國等市場,中國所缺乏的就是產品技術和像通用、福特、大眾、寶馬等世界頂級的全球制造商和供應商。中國還存在著在汽車質量、售后服務、國產技術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不足。
針對目前的現狀,T10企業共同提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目標:T10企業將協同全行業,用兩個5年計劃時間,到2020年,努力提高包括新能源汽車和傳統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使我國成為真正的汽車強國。
全力推進汽車能源動力系統的轉型。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應用達50萬輛以上;電動技術廣泛應用于傳統汽車,不同程度的混合動力汽車比例達到年產量的30%以上;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新車平均單車油耗下降30%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聯手齊動力控前沿
中國在產銷上已經是一個汽車強國,但要想成為一個擁有“新尖端汽車技術”的真正強國,專家認為,至少還需要大概5到6年的時間。這同時也需要中國主要的汽車制造商擴大發展到全球市場,而這一過程可能在未來10年內。
為此,T10企業共同制定了行動的具體目標,即:T10企業向世界一流企業看齊,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3%以上,全面開展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代用燃料汽車技術,以及傳統汽車節油技術在內的新技術研究,到2020年形成世界一流的研究開發能力;將純電動汽車納入產品規劃戰略,逐步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進一步掌握整車和關鍵系統的核心技術。同時,積極配合政府開展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工作,從發展純電動小型乘用車和大型客車起步,逐步實現產業化;全力推進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重點推進微、輕和中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城市公交車的產業化,進一步掌握關鍵系統及零部件工程化技術。同時積極開展全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帶動電池技術的突破與發展,切實降低油耗,為向純電動過渡打好基礎。
T10企業還準備聯合推進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產業化。由T10企業(部分或全體)投資,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相當的資金投入,并與國內外優勢企業合作(控股或參股),參與關鍵系統和零部件的研發與產業化工作,形成滿足產業化需求的配套能力。吸收優勢的汽車配件企業,培養2~3家年產30萬臺(套)以上的電動附件生產企業,形成為全行業電動汽車整車的配套能力。
聯合制定新能源汽車及重要總成的驗證和生產標準。加強新能源汽車標準制(修)訂工作,以開展研究生產的主要企業為主體,聯合促進制定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的生產、檢測和試驗驗證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