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炒作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其中新能源客車將會率先實現真正的突破成為客車企業普遍的共識。各地政府在不斷表態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客車的同時,實際推廣進度緩慢也成為不爭的事實。這其中除了車輛購置成本較高等因素外,新能源客車的使用成本過高成為最大的阻礙之一。對此,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部副部長李篤生表示,新能源客車現在的主要的阻礙,對于購買方來講主要是購置成本和使用成本過高。由于在購置過程中國家有一定的資金補貼,而使用成本包括配套設施等成本購買方自己承擔,因此這部分的壓力要大過購置成本。
有相關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講述,以北京為例,修建正規的大型充電站投資需過億元。而一般的充電站也得數千萬元。一般的電動客車所配的電池使用壽命在兩年到三年左右,更換電池的成本也不可小覷。另外,由于新能源客車的維修、日常維護等比普通客車的要求都要高,因此這部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有專家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除了混合動力之外,純電動車及其他代用燃料車尚無國家統一標準。在標準缺失的情況下,新能源車型的審批上市就不可避免地遭遇許多標準的盲區。而采用什么樣的國家標準,將直接影響到未來零部件配套、生產設備改造等各方面,對每個參與的企業來說影響重大。
李篤生指出,怎樣把電池更換等使用成本,包括購置成本,讓比如公交企業等承擔的最少,這是客車企業很頭疼的問題,所以企業千方百計想把車輛的成本降低,最大程度的讓利給客運公交企業,使自己的新能源產品盡快能夠走向市場。另外,目前我國對新能源客車的補貼是每臺車20多萬到30多萬這樣一個水平。但是每臺車的價位,是80萬到100多萬,實際上這種補貼,仍然還是比較少。但是現在有很多的省,都推出了一些配套的補貼政策,這一塊對于緩解整個車輛購置資金壓力的效果還是比較大。但如果國家能把補貼再提高一些,那么各省相應的配套設置等的建設成本壓力可能就會減少一些,整個新能源客車的普及范圍可能會更大,并會間接進一步加快我國新能源客車產業化的進程。
對于今年我國客車市場發展的預期,李篤生認為,去年的客車市場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是受到壓抑的一個過程。隨著市場的復蘇,今年將會是快速的增長,但整體增長幅度不會很大,大約會有10%—15%左右的增長,這是整個客車行業普遍的認識。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明年的客車市場,仍然會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因為目前中國客車生產企業的主要市場還是在中國,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車市場,所以只要企業把國內市場做好站穩,中國客車行業將會保持持續平穩的增長。
據李篤生介紹,中通客車在此次2010中國(天津)國際客車及零部件展覽會上共推出了三款車型。分別是:10米城際客車LCK6105GM、12米“風采”節能城市客車LCK6125HG、10米油電混合城市客車LCK6101GPH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