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黄网站欧美内射

您當前位置:首頁>資訊頻道>技術前沿>正文
待機時長成口袋消費電子瓶頸 紙電池受到關注
來源:《互聯網周刊》 日期:2010-4-26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當人們不斷渲染著移動智能終端的新花樣和移動互聯網業務的新創意時,電力問題似乎成了“房間里的大象”—也許每個人都注意到了,但沒有人明確承認其重要地位。從手機、筆記本、PSP到正準備掀起風潮的平板電腦和電子書,電力問題正愈發突出。

讓體驗更好或更糟

2009年4月,Strategy Analytics手機元器件技術研究服務機構曾發布報告《手機電池儲備短缺:尋求新的解決方案刻不容緩》。該報告指出,過去三年中,手機電池容量的年增幅僅為4%,遠遠落后于需求。其中,高速增長的智能手機市場對電池儲備造成的壓力最大,因為該類型手機用戶的電力使用量通常最高,使用的應用也更多。

“從現在開始至2015年間,手機的平均充電間歇時長將每年遞減4.8%,主要因為上網、導航和社交網絡等功能在手機中的普及率不斷上升。”Strategy Analytics手機元器件技術研究服務總監Stuart Robinson稱,而這些應用的總能耗比例將從2008年的9%增加到2014年的30%。

手機能耗的增加降低了其電池續航能力,從而讓用戶體驗變糟。在這點上,風靡世界的iPhone也未能幸免。早在2008年,業界知名分析機構Gartner在經過3周的測試后發表長達9頁的報告,稱iPhone 3G的電池續航能力非常差,即使在不接打電話、僅使用Exchange ActiveSync并限制使用網絡瀏覽器的情況下,電池最多也只能使用1天。“這樣的手機只能在商店里銷售,或者只適合那些經常用到手機的語音功能、電子郵件、瀏覽網頁等中小型用戶。”

仿佛是要對這些批評進行回應,蘋果最新推出的平板電腦iPad將電池續航能力作為亮點。“iPad的電池續航時間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超過蘋果聲稱的10小時,遠高于我的筆記本和智能手機。在測試電池續航時間時,我利用iPad播放電影和電視節目,這要求iPad最耗電的部件—顯示屏一直處于亮度較高的狀態,Wi-Fi連接也處于開機狀態,續航時間達到了11小時28分鐘,比蘋果聲稱的電池續航時間高15%。”《華爾街日報》的莫斯伯格高調贊揚iPad的續航能力。

當然,為了得到這樣的效果,蘋果也付出了代價,包括對流行的Flash說“No”。按照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的意見,運行Flash視頻會讓iPad平板機電池續航時間由10小時降至1.5小時,也就是說,iPad電池續航能力會降低85%。

相比之下,搶灘平板電腦市場的惠普,卻在電池續航能力上形成軟肋。惠普首席技術官Phil McKinney在HP Slate的宣傳影片中稱:“HP Slate彌補了iPad在功能上的不足,如支持Flash格式,支持USB,并有照相功能等等。HP Slate才是平板電腦的頂級產品。”但有分析指出,HP Slate的優勢在于強大的功能,其糟糕的電池續航能力卻不足以滿足這些功能。由于使用的是Windows 7操作系統,HP Slate電耗量大幅上升,電池續航能力只有5個小時。

事實上,外形設計越輕薄、操作系統越智能、功能越豐富,移動消費電子的電力危機也就越嚴峻。目前包括手機在內的移動消費電子,普遍使用鋰電池。但鋰電池的容量與體積成正比,當CPU主頻越來越高、外設越來越多、LCD的功率越來越大時,鋰電池的體積容量比已經快到了極限,在便攜性與持久性上形成深刻的矛盾。

而單純依靠硬件性能的提升不能完全解決這一矛盾。根據摩爾定律,芯片尺寸每兩年減少一半,單位面積上就成平方增加。但安迪·比爾定律卻表明,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就被軟件消耗掉了。“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單位面積的晶體管數量多了,人們希望做上的功能多了,希望享受的速度更快了,從而消耗的能量也增多了。

影響更深遠的是,電力問題不僅直接影響了消費電子的用戶體驗,還制約了這些設備所承載的移動互聯網應用。

“玩游戲會縮短續航時間。”莫斯伯格在夸贊iPad的同時沒忘指出這一點,“蘋果稱,播放視頻、上網沖浪和閱讀電子圖書的能耗相同。我的測試表明,上網沖浪和閱讀電子圖書的能耗更低一些。”

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市場規模達到了388億元,在移動互聯網用戶近半年使用過的應用中,手機游戲占比最高為68%,同時手機游戲的付費意愿也最高。

然而,手機游戲的用戶體驗卻受到屏幕尺寸、屏幕分辨率以及手機電池續航能力等因素的制約,使得手機游戲不僅難以取得PC游戲的快感,也不足以超越其他專業掌中游戲平臺。很多人愿意在街邊或地鐵里隨時隨地玩游戲,但沒有人愿意玩到一半就退出。

未來動力

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終端,靠什么驅動?節電設計、隨時快充以及開發新能源,是現有的各種解決方案所呈現出來的三類答案,并為移動消費電子產業注入新的競爭力。

2009年,三星發布了旗下首款全觸摸太陽能環保手機“藍色地球”(Blue Earth)。它內置了名為Eco Mode的節電方案,可以對手機進行能耗方面的調節,比如說屏幕背光的亮度、藍牙模塊的功耗等,以便根據當前的使用情況達到最佳的能效比。根據三星公布的資料,“藍色地球”的待機能耗可以達到0.03瓦甚至更低。

然而,單純依靠節電設計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將節約下來的電力與越來越多的功能和應用需求相比的話。如果能夠隨時隨地快速充電,則多少可以緩解這一矛盾。

Febot是一種利用風能的便攜充電器。它由底座、風翼、發電機和充電艙等幾個部分組成,能將風力轉化為電力供給充電電池。因為Febot底座上有吸盤,對于開車的人來說很方便,只要固定在前檔即可。

而Novothink則設計出了太陽能充電手機外殼,適用于iPhone 3G和3GS版。當太陽光直接照射時,2個小時的照射時間可以為iPhone提供30分鐘(3G網絡)或60分鐘(2G網絡)的通話時間。

另一種常見的充電方式從人體得到靈感。由設計師Song Teaho和Hyejin Lee設計的旋轉發電手機電池,可以將其套在手指上,通過旋轉來充電。據稱,每130圈就能產生通話2分鐘或待機25分鐘的電力。類似的設計還有揉搓MP3面板、腳踏氣泵、慢跑、手搖等,都是將人體運動的動能轉化為電能保存起來。

由Mathieu Servais等人設計的腕帶充電器則更適合懶人。它如同一條鋁制外殼、皮革腕帶的手環,在塞貝克效應的作用下,可以利用人體溫度和外界環境的溫度差產生電力,并儲存到內置蓄電池中——你只要帶著它,什么也不用干就可以了,但得有點耐心。據設計師稱,戴上幾個小時,才可以獲得足以讓手機通話十幾分鐘的電力。

然而,這種隨時快充的設計雖然方便,但普遍存在過于依賴環境、應用不穩定、電力不足的缺陷。尋找穩定的可儲蓄能源才是長久之計。

但Strategy Analytics認為,新興的銀鋅電池和氫氧燃料電池將有可能在未來取代鋰電池。其分析師Sravan Kundojjala稱,“一些新興的科技,諸如燃料電池、SMP 對稱多處理、細小半導體加工工藝節點和雙穩顯示屏技術等,有望對解決手機電池儲備問題產生積極的作用。”

東芝最新發布的Dynaro燃料電池,采用“燃料電池+鋰離子蓄電池”的供電方案,只需要通過配套的甲醇補充包往Dynaro里注入14毫升甲醇,20秒內就可產生電力。據稱,這些電力足夠同時對兩部手機充電,而多余的電力則儲存在內置鋰電池中。燃料電池本身29800日元一部 (約合人民幣2200元),50毫升裝高濃度甲醇補充包每包3150日元 (約合人民幣235元)。

但也有人質疑,甲醇可以在不損害環境的情況下免費得來的嗎?據報道,日本某公司曾推出一種Nopopo液體電池,含有鎂和碳的化合物,與各種液體—從可樂到唾液—混合可以為電子產品發電。如果這一技術能可靠推廣,也許才能稱得上環保和經濟。事實上,在尋找新型電池的路上,人們還要走得更遠。

目前,紙電池的研究受到關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曾聲稱研制出了一種紙電池——將單壁碳納米管、鍍銀納米線薄膜和墨水混合在一起,前二者形成蓄電池,后者用來將前二者固定在紙上。他們稱,這種紙電池幾乎能達到筆記本鋰電池效率的10倍,而且用普通紙張就能生產,具有低成本和輕薄的特點。

2010年3月27日20∶30,巴黎埃菲爾鐵塔、紐約帝國大廈、芝加哥西爾斯大廈、西雅圖太空針塔、悉尼歌劇院以及北京的故宮和鳥巢,同時熄滅了絢麗的燈光——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正在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大規模的環保行動。但對無數移動消費電子的開發者和使用者來說,這一小時之后的路,才更引人入勝。

上一篇: 精工鐘表將上市太陽能電池直接可見的手表 下一篇:  超迷你超可愛 電力十足水果電池LED臺燈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評論表單加載中...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