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發電機聯姻“低碳科技”
來源:中工網 日期:2010-3-25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用農作物秸稈、木屑、甘蔗渣等廢棄物發電?一臺號稱能“吃草吐電”的可循環生物質氣體發電機,日前成為淄柴新能源公司發展“低碳科技”的一張新名片。
據了解,生物質氣體發電機組是淄柴總公司實施新能源戰略的重要支撐項目。著眼于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從2003年起,淄柴總公司便在確保傳統產業不萎縮的前提下,開始實施戰略性調整,他們立足自身產業優勢,先后與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等多家科研機構合作,聯合開發完善生物質氣體發電機組技術,2009年初經過幾年的市場考驗與持續研發,生物質氣體發電機組技術已完全成熟,并于當年9月份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到年底,淄柴新能源公司已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建成多個生物質發電站,占據了這些地區6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我國新農村建設中,淄柴的生物質氣體發電機組更是在黑龍江、江蘇、天津等省市屢屢中標。
“生物質氣體發電技術是潔凈利用生物質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在不產生污染的情況下把生物質能轉化為電能,達到從低品位能源獲取高品位能源的目的,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之一。”該公司負責人介紹,生物質發電的主要原料是農作物秸稈、木屑、甘蔗渣等廢棄物,在經過簡單處理后,在氣化爐內通過控制空氣供應量進行不完全燃燒,實現低熱值生物質能由固體向氣態的轉化,生成包含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氣體,然后再提供發電機組發電。氣化發電產生的廢氣可以帶動余熱鍋爐,實現制冷制熱綜合利用,氣化后產生的副產品又可以生產優質鉀肥、木炭或復合保溫材料,整個工藝過程實現了清潔、節能、可循環。
據了解,一臺500千瓦的生物質發電機組,按年運行11個月計算,可發電396萬度,消耗近6千畝地的秸稈,所以人們形象地把它喻為“不燒燃煤不喝油,專吃秸稈和雜草”。
該技術既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又很好地解決了各種有機廢棄物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為科學環保地處理農作物秸稈提供了有效的利用途徑。
上一篇: 新型手機供電技術被開發 充電器或可"下崗"
下一篇: 諾基亞開發以人體運動為手機供電的技術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